對話劇界的很多人來說。
被媒體描繪的如此波瀾壯闊的“曲話”斗爭,其結果著實令他們大跌眼鏡!
在兩部話劇龍爭虎斗的結果出來之前。
很多所謂的業內人士曾在網上發表言論,相較于曲氏必勝,和話劇師官方一掃天下,蕩平曲氏的言論相比。
很多人可能更愿意相信,這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斗爭。
所以大家幾乎是心照不宣地準備兩個手機,左眼看雷雨,右眼看紅月。
滿以為這場斗爭打的會很激烈,數據咬的會很緊。
可結果為毛這樣?
不科學啊這。
從理性角度而言,無論是雷雨還是紅月,占據的都是視頻網站最好的推薦位。
因此這兩方人馬所占據的是同一起跑線。
但數據上為毛差了這么多?
一個小時剛過,就有專業的網站公布了這兩場話劇的直播數據。
數據如下
《雷雨》的觀看人數是四百三十萬,播放量1500萬。
至于對面的《紅月》,則只有區區50多萬的觀看人數,播放量更為可憐,只有200萬出頭。
這種戰斗看起來明顯是降維打擊嘛,哪來什么龍爭虎斗?
“這話劇師官方未免也太菜了吧?這么點數據還想和我們雷雨打擂臺,也不看看自己到底有沒有那個資格……”
“你們肯定是買熱搜,買觀看量了。
我們嚴重懷疑,這數據是你們內部早就已經商量好的。”
“就是,你們肯定是花錢了,要不然怎么可能差的這么多?”
“沒本事就是沒本事,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這紅月和雷雨之間的差距大伙可都能看得出來。”
“就是啊,這兩場話劇都已經演到第2幕,專業人士的分析也早就已經貼到網上了。
你們不相信的話可以去網上看呀,在這里狗叫有什么用,只能給自己的主子招黑,懂嗎?”
曲氏和話劇師之間的粉絲之爭,在一瞬間就拉開了序幕。
而相較于這兩方,真正懂話劇的專業人士,也已經開始進行了緊鑼密鼓的分析。
要說曲氏也不是壓根就沒涉足過話劇領域。
就前段時間挺火的《秦腔》,他們好像就和京都某家公司合作了一把。
但誰能想到,《雷雨》剛一演出竟然就能產生這么大的力量?
曲氏的粉絲這么強嗎?
其實在兩場話劇還沒有開演之前,業內就有很多人分析過,曲先生的作品雖然很厲害,幾乎每部都是經典,但他并沒有涉及過話劇領域,因而,大家至少需要一個觀望期。
但《雷雨》的出現,顯然打破常規,直接跳過了所謂的觀望。
“這肯定是刷榜了!”一位微博大v在發完消息后,然后喝了口茶的功夫,就看到自己微博消息下面直接爆了。
“建議博主去看一下雷雨這部話劇再說,好嗎?”
“有錢大家一起賺啊,兄弟!”
“恰爛錢死全家!”
我這是捅了馬蜂窩了?
大v幾乎條件反射的趕忙去看了雷雨,從剛開始的時候開始,基本上沒怎么跳。
等追到第三幕,他整個人已經懵了。
然后,幾乎是紅著臉。
在他那已經有六千多條留言的最新微博下面發了一句話是我有眼不識泰山。剛才只顧著去追《紅月》,不過,以我淺薄的話劇經驗來看。
雷雨這部話劇確實厲害,就算稱它為蔚藍現實類話劇的一座豐碑也不為過!
另外,看了雷雨之后,我忽然又想起了前段時間話劇大師卡蘭特曾公開發表言論稱我們蔚藍從來沒有一部經典的話劇作品。
或許他說的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