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哲遠對門的銘都近期進行了一次裁員,前三個月業績倒數后五位的業務員都裁掉了,并將一名業績不達標的經理降職,原來的團隊解散合并到了其他團隊里,很快,該經理離職。
早些年,借著一些東風,朱喜年將銘都一手拉扯起來,快速成功的風光掩蓋了自身管理能力上的缺陷,在公司達到一定規模之后,這一弊端卻快速顯現出來,朱喜年本人業務能力一般,且他自視甚高,并不直接接觸客戶,而是將業務上的事全都交給手下的業務經理,自己只抓渠道這一塊。
在銘都規模尚小的時候這一做法沒什么問題,但僅僅兩年之后這一問題就成了危害極大的遺毒,銷售型公司的兩條命脈一是客戶,二是渠道,朱喜年本以為自己只需要掌握渠道,構筑一個平臺,就能讓手底下的人安心做事,自己則能夠恩威并施,讓他們咸服,卻不知道客戶與渠道從來都不是獨立存在的,當一名客戶經理手里積累了足夠的客戶后他自然能夠接觸到渠道,一些小的銀行和機構甚至會主動聯系,尋求合作,偏偏銘都的客戶經理兩極分化極大,其中兩名優秀的業務經理每月做的業績已經能夠比得上一家小公司,日前這兩名客戶經理聯起手來,將兩人手里的渠道整合起來,離開銘都,帶著團隊和客戶自立了門戶,成立了一家小公司,銘都頓時遭到重創,朱喜年這才如夢方醒,開始對公司的規定作出調整。
不過這時的銘都已然傷了元氣,兩個王牌團隊的離開讓銘都的業績幾斤腰斬,雖然一時之間經營是沒什么問題,但此消彼長之下業務已經萎縮了許多。
為了應對這個局面,銘都不得不進行裁員和調整,而人員減少一半后原來的租金和場地也顯得不合時宜,公司現在的經營狀況無法支撐他租下這半層的場地了,于是與房東說明,合同到期后北面的二百平米場地將不再續租。
巧合的是,北面的辦公場地恰好與哲遠是門對門,當潘藝得知此事后又一次積極向許哲建議把這二百平米的場地給租下來。
“老板,對面這幾間辦公室與我們剛好是門挨著門,租下來后公司可以再招兩個團隊進來,現在公司四個團隊的業績都不錯,老帶新的制度也很成功,兩個團隊進來很快就能產生業績,穩賺不虧的;而且我問過房東了,這二百平的場地他一時間也租不出去,現在有人接受的話每天每平方只要兩塊五毛錢,租金談一談還能再壓,很合算的”,
當初她自己開公司的時候涉及到公司擴張一類的事處理的定然是十分謹慎的,因為心里不管多么有把握,前期總要先投錢進去,要承擔一定的風險;但這時作為團隊經理她就可以只管發表自己的意見了,左右公司擴張的話收益的是她,她管理的團隊可以進一步壯大,擁有更多的話語權,而投錢以及承擔風險則都是許哲要考慮的事。
不過這事許哲也考慮并準備許久了,上一次是拒絕了,這一次聽完后卻是沉吟了片刻,道“擴張的事我考慮了很久了,我不是反對把公司做大,只是公司一直沒有準備好,如果公司只有貸款業務,我是不會考慮把公司規模做大的,因為現在這個規模和人數剛剛好,是考慮到墊資業務我才打算擴張的,公司資金池里的資金一直不足,佟總的五百萬打進來后才把墊資這一塊的業務給撐起來,讓公司可以兩條腿走路;但公司的自有資金還是沒有什么盈余,我們的自有資金客戶剛好能全部吃得下,擴張就顯得沒必要,想要擴張,除非有更多的自有資金;上個月我和陳叔、張豪、佟總都談過了,他們都愿意追加一部分資金進來,所以擴張的事我已經納入計劃中了,現在銘都業務萎縮,空出一片場地來,我們可以接下來,你和房東先談,盡量壓壓價,不急著定下來,我和陳叔、佟總也要再談一談,確定一下后續追加的金額”,
由于哲遠墊資業務表現良好,陳友民等人每個月都能拿到一筆可觀的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