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當中沒有高雅與低俗,只有真實的東西才是。
你身邊沒有人一夜情過嗎?不可能。
為什么我們不能透過真實去看待這個社會發生了什么?
電影最后有一段康小雨和耿浩的對話,我必須得留著,還得拍好它。
電影最后兩個人走的時候說,康小雨說”你又開始寫情歌了“,耿浩說“是的,再撿起來試一試”。
當初為什么要扔,當初不是為了過日子嗎。“過日子也不僅僅就是過日子”,你的生活怎么只能有一個標準、一種價值觀呢?
當你的生活只剩一個價值觀的時候是不配擁有愛情的,所以這個女生走了,當他遇到下一個女生的時候,那個女生問他“你是做什么的”,“我以前是二手音響店老板,我現在是做音樂的”。
這就對了。衡量一個人的人生價值是多元化的,不僅僅是有沒有錢。
做音樂仍然是有價值的,你有價值你的光彩就回來了。
我覺得我們的世界被單一價值觀綁架了,我們應該建立多元價值觀,接受、放下、重新開始。”
寧皓一口氣說了很多,劉問聽到了這兒也算是理解了寧皓想表現的東西。
是的,這才是寧皓啊,寧皓拍電影,尤其打磨了這么久怎么可能沒有點想表達的東西。
而作為監制,尤其自己這種完全沒有經驗的監制,說起來可能最大的作用就是幫助寧皓把控住,別讓他拍著拍著放飛自我。
至于寧皓說的這些能不能通過電影表現出來,這不是劉問要操心的事情。
第一,他相信寧皓作為一名成名已久的大導演會把控不住這一點點。
第二,就算觀眾理解不了,感受不到,或者說寧皓把這個表現的太過隱晦那又如何,自己已經知道了,那就夠了。
為什么寧皓會對這么一個小年輕這么照顧?
其實劉問已經用才華證明了自己有和他們平等交流的能力,這是一切的前提,這表示他們有了接觸到的必要因素。
那么對于一個年紀輕輕有才華前途光明的年輕人,那么高看一眼并不難理解。
而相處下來后發現這個小伙子即使熟悉后性格跳脫了起來,但總不失對自己的尊重,而且還不斤斤計較,對錢看的沒那么重。
如果是你,你會愿意和這樣的人交朋友嗎?
我想誰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