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終都在明說,就是他干的。
而后者先殺了郭天敘,后來又殺了小明王,但是,朱元璋卻始終在演戲,這不是他干的!
朱元璋能團結(jié)一切力量,為他服務(wù),并很會處事技巧,讓人為他沖鋒陷陣、赴湯蹈火,自己卻從來不會用真心去回報。
而陳友諒表里如一,也有很強大的組織控制能力,但世間只有一個劉伯溫,讓上天賜給了他的對手,并沒有垂青自己。
這就是命,當運勢不在自己一邊時,命運就已經(jīng)注定了它該有的樣子。
1364年正月,朱元璋終于有動作了,陳友諒已死,他的政治野心便暴露了出來,自立為吳王,建立了百官司屬。
這是他將成為皇帝的預(yù)演,或者說是一次積累經(jīng)驗的練兵機會,皇帝他沒當過,龍椅也沒坐過,提前體驗一番很有必要。
李善長和徐達當仁不讓地做了正副宰相,而其他文武官員全部論功行賞,給予了應(yīng)有的官職,唯獨劉伯溫沒有任何頭銜。
似乎很不符合常理啊,或許在朱元璋的眼里,老劉同志只是一位世界頂級的策劃大師,大魔術(shù)師,而宰相這把椅子,他坐著會很不舒服。
好像也沒有和宰相差不多的位置了,假如低于這個標準,再分給劉伯溫任何官職,也不太合適。
我們不是朱元璋,當然無法洞悉他的心智,好在歷史會進一步揭曉答案的。
劉伯溫是個明白人,他完全是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所謂大智若愚都不足以形容他的睿智了。
官爵對一個俗人來說,那是頂級的追求目標,而劉伯溫不是俗人,他是世外高人,早已遠離了低級趣味。
劉伯溫在自己的著作《郁離子》中提到
“官爵是寶器,不能輕易授人,如果隨意施舍,就失去了它的神圣性,而且用一件就會少一件,統(tǒng)治者可用的法寶就會越來越少?!?
但朱元璋一向吝嗇,他所給的封賞少的可憐,遠沒有達到眾位功臣的預(yù)期,致使有些武將借著酒勁,一度向吳王發(fā)起了飆!
“你們都是跟我多年的人,對各位的能力了如指掌,哪一個做出了驚天動地的偉業(yè)?假如有,不僅本王能看見,所有人也都會知道的。”
朱元璋并沒有發(fā)怒,他等著大家的情緒平靜后,才假裝誠懇地說道。
“現(xiàn)在你們只是按自己的本分,完成了應(yīng)該完成的事情,本王所賜的封賞剛剛好??!”
這就是大王的答復(fù),所有人都無語了,沒辦法,我們的大王是天底下最吝嗇的人,還敢有什么奢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