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歌說“太子殿下,怎么又猶豫不決了?莫非是現在又想變卦了,不想給我坐騎了!那可不是害我空歡喜一場了,這時候太子殿下可別忘了,君無戲言這句話。老師記得清清楚楚,君無戲言,一言九鼎,都是太子殿下親口說的,這下子,反悔恐怕已經來不及了!”
俊彥太子道“選擇的機會,我都給你了,你自己選擇不出來,這樣難道也怪我嗎?人生選擇的機會很多,機會卻是稍縱即逝的。選擇權在你,丟了這樣的選擇權也是你,我剛才答應你給你時間,難不成你一輩子,都要留有這個機會嗎?”
天歌心想,確實人生的路上往往會面臨許多選擇,當面對形形sese的抉擇時應該如何取舍?走到分叉口時,有些人往往會猶豫不決,瞻前顧后,遲遲無法決定。可是機遇往往是稍縱即逝,能否抓住,往往就在一念之間。
天歌說“殿下,像您這樣的神仙,對這樣機會稍縱即逝的機遇,你會怎么做出抉擇呢?”
俊彥太子道“鬼谷子講到“故夫決情定疑,萬事之基”。決情定疑,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當機立斷,是成功者必須具備的素質。而優柔寡斷,乃人生第一大忌諱。優柔寡斷,敗事之源歷史上有個很有名的典故建安五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于官渡,在此展開決戰。當時曹操總共只有三萬多人,去掉一些病號傷員,總共能打仗廝殺的也不過兩萬左右。而袁紹則有11萬精兵強將。不僅兵力懸殊,曹操軍的糧草、地理位置、人員士氣都遠遠落后于袁紹。但曹操則說“袁紹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畫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土地雖廣,糧食雖豐,適足以為吾奉也。果然,袁紹本應靠人數優勢來一舉獲得勝利,卻因為自己的懦弱不敢主動出擊,給曹操大軍時間澆筑工事形成對峙。許攸建議袁紹派兵從側后方突襲曹操大本營許昌,袁紹一直猶豫不決,不敢嘗試,失去了擊敗曹操最好的機會。最后曹操合計殲敵7萬余人,袁紹父子僅率800余騎北逃。官渡之戰也成為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
天歌說“很多時候我們不缺才能、不缺機遇,之所以不能成功,壞就壞在了優柔寡斷上。行事遲疑而無法成事,性格懦弱而沒什么決斷,不能決斷怎么樣做才好,怎么樣不好,是要敗亡的。再有才能的人,優柔寡斷,猶豫不決,最終也只能庸碌一生。”
俊彥太子道“緩心而無成,柔茹而寡斷,好惡無決,而無所定立者,可亡也。一個人要想成功,最忌諱的就是沒有決斷力。因為,機會猶如劃過天際的流星,只有那么一瞬間。所以面對機遇時,要做出果斷的取舍。越是危急的時候,越考驗決斷的能力。能夠當機立斷,就在競爭中占據了先手。東漢時,班超被派遣出使西城。到達鄯善之后,鄯善國王開始對使團招待的非常周到,后來忽然變得冷淡起來。班超弄清楚了其中的原委,原來是匈奴的使者到來了。班超當機立斷,召集出使的三十六個人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只有消滅匈奴人,我們才能完成使命。”班超帶領眾人趁夜直奔匈奴人的營地,前后包抄,順風放火,敵人驚嚇得亂了營。漢兵們斬殺了匈奴使者及其部下三十多人,其余的一百多人全被大火燒死。迫使鄯善國王放棄了背叛大漢的念頭。”
天歌說“證明,對于要做的事情,一定要迅速出手,不要猶豫,避免貽誤良機,這樣就可以迅速達到自己的目的。”
俊彥太子道“鬼谷子還對必須要做的五類事情進行了總結歸類“公王大人之事也,危而美名者,可則決之;不用費力而易成者,可則決之;用力犯勤苦,然而不得已而為之者,可則決之;去患者,可貴則決之;從福者,可則決之。也就是有危險但事成后可以享有美譽的事;不用費力輕易可獲成功的事;雖說很辛苦,但必須要完成的事;能消除憂患的事;能得到福報的事。需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