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歌說:“既然祖師王重陽,也是在喝酒的酒肆里,遇見的仙人度化他的,為什么他創立全真教,卻不肯允許弟子喝酒呢?”
天歌突然想起來,丘處機就是王重陽的弟子,丘處機就是全真教,丘處機也喝酒呢!而且還吃人肉。
天歌說:“殿下,那個道士還吃人肉呢……”
俊彥太子道:“誰?”
天歌說:“武俠小說里,描述的,哪知那道人并不理會,拿起匕首一陣亂剁把人心人肝切成碎塊,左手提壺喝酒,右手不住把心肝送入口中,片刻之間,吃得干干凈凈。丘處機吃人肉可是真的?”
俊彥太子笑道:“哈哈哈,因為你看的是金庸杜撰的小說。當年成吉思汗邀請丘處機是問長生術(長生是指長壽不是不死),就是因為全真道清修克己身體倍棒!結果小說里把王重陽和丘處機寫成武功高手了,似乎長生的原因是以為練了獨門武術一樣。”
天歌驚道:“啊?真的假的,小說里再怎么胡編,也不能拿真實歷史人物騙人呀!”
俊彥太子笑道:“呵呵,古時方士好云游,所以多數會修行健體術,遇到個野獸或者惡人能自保。大廟的和尚也習武,因為大廟有田產,武僧說白了就是地主家的護院。但主修的還是宗教,武術都是次要。而且重練法輕打法,也就是注重養生健體而看輕搏殺技巧。當今流行的天下武功出少林,是因為明末清初很多軍中高手跑去當和尚了。
于是把軍中搏殺之術演變成了拳法,譬如以手代刀以手代槍。現今國內有名拳法,幾乎都是以身體模擬兵器同時也有兵器的配合打法,譬如八極、形意、通臂。清代光緒年間著名道士李涵虛是丹道西派創始人。史載他自小穎悟,年青時善琴、嗜酒,陶醉于詩詞文賦之中,堪稱詩酒中人。如此等等,不勝枚舉。”
天歌說:“那王重陽為啥要定下戒律不讓喝酒呢?”
俊彥太子道:“時年道教,由于歷史原因,岌岌可危,要不是,要不是王重陽想出一個三教合一的教意,恐怕現在就沒有道教了!在這種生存難關之下,也不過是為了長長久久的宣揚道教下去。”
天歌說:“這么說,王重陽有功呀!”
俊彥太子道:“當然,功大過天,寫小說胡亂寫的,也會得到應有懲罰,不過要不是金庸敢寫,中國武功恐怕不會這么樣被世人所知,這也正是一陰一陽之謂道,得失都是于此……”
天歌說:“那我們天庭的人應該如何,正確對待飲酒呢?”
俊彥太子道:“說起這個還得說說,全真與正一的飲酒觀,中國道教分為兩支,正一派可以住宮觀也可以在家修行的,平時也可吃肉娶妻。全真派是必須要求住宮觀修行,嚴守戒律,茹素的。全真派《初真戒律》中:初真五戒就有明確規定戒酒的條例。“五戒”指:一、不得殺生;二、不得葷酒;三、不得口是心非;四、不得偷盜;五、不得邪y。這些教規中有明確的不許飲酒的戒律。此時的一些教內文獻,還明確了違犯這些教規的懲罰辦法,例如《教主重陽帝君責罰榜》便作出“四酒色財氣食葷,但犯一者,罰出”的規定。因而,全真派不可飲酒,而正一道可以。”
天歌說:“不能喝酒有理由嗎?我們中國人最愛說道理了,如果沒有什么道理的話,恐怕就不會有人信服,怎么能說得通呢?”
俊彥太子道:“道教堅決反對酗酒,道教雖然并不嚴格戒酒,但是堅決反對酗酒。道教重要經典《太平經·丁部》對酗酒的害處有專門論述:釀酒浪費糧食,“蓋無故發民令作酒,損廢五谷”,“念四海之內,有幾何市,一月之間,消五谷數億萬斗制”。其二,損害身體健康,“凡人一飲酒令醉,狂脈便作”,“傷損陽精”,“或緣高墜,或為車馬所克賊”。其三,影響正常工作,酒醉之后“買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