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微博,那就是讓質疑者們加大力度,她其實還沒發力呢。
結果這條微博出來,卻沒人來撞槍口了。
《別賦》、《恨賦》雖然已經是相當優秀的辭賦,但真要論知名度,還是比不上曹植的《洛神賦》,蘇軾的《赤壁賦》。
尤其是《赤壁賦》,原世界只要學過語文,應該都背誦過——
“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不過這種王炸,顧清歌也不能亂甩,起碼她得去學一學蘇軾,去赤壁“與客泛舟”,然后“靈感爆發”,“創作”出《赤壁賦》。
反正這個平行世界也有三國,只不過三國中的部分名人名篇,被其他名人名篇取代了。
顧清歌在“創作”之前,肯定會仔細地查清楚,這作品適不適合搞出來。
當網絡上的風向定下來后,倒是有幾個真正有真才實學的文壇人士站了出來,就為大眾翻譯并解讀顧清歌的《恨賦》。
首都大學古文學專業的教授閆實就這樣評價道“顧清歌用清辭儷句著意描摹,借以發思古之幽情,抒慷慨之懷抱,從而形成與一般駢文不同的特點。
既充分發揮賦體空間結構的優勢,又能以情感主線加以貫穿。
賦中的藻飾恰到好處,全文朗朗上口,痛快淋漓而有縱橫排宕的氣勢。
全賦洗練峻潔,無一冗詞,音律和諧,語言精美。”
而著名作家陶源澡卻指出,《恨賦》不如《別賦》,因為《別賦》沒有舉具體的例子,《恨賦》卻選了并不那么恰當的例子,就讓它出現了瑕疵。
不過陶源澡還是表達了對顧清歌的欣賞,因為現代人能寫出媲美古人的辭賦來,足見她古文功底之深厚。
不管怎么說,顧清歌都用這兩篇賦,在傳統文壇上狠狠地刷了一波存在感。
很多文人嘴上不說,內心卻還是非常震撼的,顧清歌“文采出眾,才華橫溢”的印象,也深入人心了。
還有一些確實欣賞顧清歌的文壇大佬,就非常可惜她為什么不去讀文學專業……
他們好像下意識忽略了,顧清歌在這之前,是一個要去上藝術大學表演系的創作型歌手。
她的《小情歌》、《畫》,現在還正火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