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學識淵博,也代表天下人的心聲,大家盡管暢所欲言吧!”
欲說今日天下名流云集于此,就是為了在秦王面前施展自己的才華和抱負,有攝秦皇威顏,雖嬴政發話,沒有人敢率先開口。
嬴政看眾人欲言又止,沒人愿做出頭鳥,道“李斯,你先來!”
場下李斯見皇帝點名自己,稍稍緊張,清清嗓子道“自大秦立國,前后有穆公、孝公等賢明君主勵精圖治、開疆拓土,為大秦打下堅實基礎,及至吾皇陛下,天之驕子,吞滅六國,一統天下,自此天下再無戰亂紛爭,百姓安居樂業,宇內歌舞升平,豐功偉績,震爍古今,當真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李斯一言既畢,眾人呼道“吾皇圣明,吾皇萬歲!”
嬴政笑道“哈哈哈,說得好,繼續”!
眾人見李斯撥得頭彩,再也無所畏懼,一人道“陛下貴為天下之主,乃天命所歸,萬物運作自有規律,該來的會來,不該來的不會來,陛下只須掌握其中規律,順其發展,大秦自可萬代相傳”,乃道家代表人物楊同。
話音剛落,一人駁斥道“一派胡言,凈說些虛頭虛腦、不切實際的話,好比將要餓死之人,他要的只是一碗粥,你卻跟他講什么大道理,此舉豈非對牛彈琴,世間規律是什么,你要能掌握你還會坐在這里”,乃名家人物公孫占。
楊同看看說話之人公孫占,蔑道“你懂什么,我所言謂之道,一切由道而生,對立統一,道乃看不見摸不著,卻實實在在存在,任何事物都有其道,想要參悟大道自非易事,諒你凡夫俗子永遠也不會明白!”
公孫占惱道“你才是凡夫俗子,沽名釣譽之流!”
楊同道“我是不是凡夫俗子還輪不到你評價,難道你名家是呈口舌之爭,靠口出污言穢語存活的嗎?”
公孫占急的滿臉通紅,道“你,你……”
一人接道“我贊同楊學士所言,不過說的太籠統抽象了,不具體,我認為事物都有兩面性,或陰或陽,或正或反,或生或死,或悲或喜……等等,都有好壞兩面,比如天下雨澆灌莊稼是好事,可是下個不停引發洪災就變成了壞事,比如人們只顧吃肉覺得十分美味,卻又何曾顧慮到被吃動物的感受,再比如陛下占有天下,享盡人間富貴,對陛下而言自是好事,可對陛下消滅之人來說,卻是苦難壞事,因此做任何事之前,都要考慮到結果好壞,朝好的一面去做,量力而行”,乃陰陽家鄒行。
一人道“鄒先生是在詛咒陛下,說陛下的不是了”?乃墨家墨跡。
鄒行忙道“我自然萬萬不敢對陛下不敬,我只是舉個例子,你知道我不是那個意思的。”
只聽公孫占哼一聲道“鄒行,你倒是說的冠冕堂皇,難道你不吃肉么,吃了肉之后你才考慮肉的感受,真沒見到這么不要臉的人?!?
鄒行道“我不吃肉”,噎得公孫占無語。
墨跡道“不管鄒先生吃不吃肉,或者真的不吃,或者偷偷的吃,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態度,沒有人會在乎你是否吃肉,要看你吃了肉怎么解決這件事,怎么向別人解釋清楚?!?
鄒行道“你管我吃不吃肉,就算真的吃了又能怎樣,哪條法律規定我不能吃肉?”
墨跡道“說漏嘴了吧,看來你是吃肉的!”
一人道“不管鄒先生是否吃肉,前提是他是否吃的起肉,想陛下統一六國之前,天下還未安定,戰亂連連,百姓流離失所,別說吃肉,就是喝粥也沒有,多少人餓死田間,仗陛下天恩,如今風調雨順,這才五谷豐登,百姓才能填飽肚子,吃肉簡直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乃農家簡單。
公孫占道“蔡坤,你不要扯開話題嗎,我們是在說吃肉,你說打仗那些事兒干嘛?”
一人道“打仗怎么了,沒有戰爭哪有和平,哪有現在的美好日子,在座各位要知道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