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笙掏出那疊圖紙,仔細比對著圖紙上的結構分析,瞄了一眼旁邊自己正在研發的圖紙,忽然拍了拍大腿,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我想到突破口了。”
徐瑤和李昊都有種云里霧里的感覺,徐瑤說“你到底想到什么了?”
“你們有沒有覺得,我們目前的市場產品都有個問題,既單一又只有單把單把的刀賣,消費者買回去連個放刀歸置的物品都沒有?”李立笙依舊想要故弄一下玄虛。
“你是想組合起來賣?”李昊忽然有點想到他的想法,但感覺很難猜測。
“我想到的是,為什么我們不能像外貿一樣做套刀?國內一直賣傳統的刀具,但是從來都沒有賣過成套的刀具,很多消費者既然想買多幾把,我們為什么不能研發出一個刀座呢?只要刀座能插入刀具,那么存放就不需要像之前那樣掛在墻上或者插在水管里,那樣既不能保存好刀具,長期潮濕還容易導致刀具生銹發霉。如果我們能做出一套像樣的套刀,好像國外那樣把刀具分門別類,然后標識出不同的刀具類型。你看這些國外的刀具,切面包的、水果的、切肉的,人家分類得很明確,但可以規整成一套,方便存放也很好看。那我們為什么不能學習別人好的部分,研發出屬于我們自己的國內套刀呢?”
李立笙很明確,這個方向就是目前行業最大的突破口,也將會是他們最大的機會。
“套刀?這想法的確很好沒錯,但是,我們現在國內消費者用的刀那么大一把,國外的刀具都是小的,他們連菜刀都沒有,所以他們做的都是標準刀座卡位孔,那我們拿什么來放置我們的刀具?尤其那么重的傳統菜刀或者屠宰刀砍骨刀之類的?孔位設計如果要做,基本都要設計很多尺寸,卡位都完全不一樣啊。”
李昊早早也研究過外貿款式的刀具,多少都有些自己的看法。
“昊昊說得對,而且,套刀在國外賣得俏,但在國內能賣得動嗎?會不會大家會覺得那么多刀集在一起,反而重量更重,更加不好處理了?”
徐瑤也心思不定,想法一半認可一半動搖。
“這個套刀如果要做,咱們就得徹底轉型,我沒打算沿用舊的傳統笨重的刀具,我要做一批新的輕薄的刀具,只要功能能滿足砍、切、削、剁,那就基本能滿足家庭的使用需求了。你們看啊,目前那么多人來買刀,我們幾乎最暢銷的就是菜刀、砍骨、水果和切肉刀,如果我們能夠把他們放在一起組成不同的組合,那么我們的市場就可以無限擴大了。那就不是一個人買一把的問題了,一把菜刀我們可能只能賣幾十塊錢,但是一套刀,我們就可以賣兩三百塊錢,這就是商品附加銷售啊。”
李立笙說得頭頭是道,胸有成竹,一副前景無限美好的樣子。
“你說的設想很美好,可是,我們從來沒有過刀座的概念,要做刀不難,難的是刀座怎么弄?刀具尺寸長度寬度和規格完全不同,這刀座怎么實現?用什么材料做刀座可以保存好刀具不生銹不發霉?還有刀孔的設計尺寸,這些都是難點,這么短的時間,我們怎么攻克?”
李昊不是潑冷水,他只是很清楚產品研發不僅需要投入大量費用,試錯概率也是巨大的成本,但最重要的是時間成本,沒有一定的時間研發,他們壓根來不及推出市場,離菜刀檢測中心項目落戶還有兩個月,他們根本不知道有沒有把握能在短時間內完成。
“現在市面上從沒有出現過刀座,據我所知,只有張家這些做外貿的會有一些木制刀座,我們可以聯系一下木廠,我這兩天研究一下刀孔,我之所以要改刀型,就是為了統一砍切削剁四大功能刀具的尺寸,如果統一了,那么刀孔尺寸問題就好解決。任何的外包裝或者存放刀具的工具,我們都必須考慮做通用尺寸,只需要考慮在刀柄或者刀座外形做文章,刀身本身的尺寸寬度,只要不是巨大差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