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天府可謂歷史悠久。
從西周初年,封皇帝后人于薊立薊國,后由召公所封燕國所滅,燕國遷都于此,此地便有了燕京的稱呼。
后始皇一統,在此地設薊縣,又增設廣陽郡統之,東漢初年,設幽州刺史部于薊縣,西晉后,又屢次改名,燕郡,范陽郡皆設于此,直到開皇之時,改為涿郡,涿州。
至遼宋之時,遼國在此設南京,改為幽都府,后又改為析津府。
北京立都由此開始。
金國時,又改為中都大興府,至元朝建立,在此設大都,北京正式成為全國性的國都,直至如今大明的京師順天府。
站在朝陽門門口,抬頭仰望朝陽門大門,劉建心中暗嘆。
不愧是京城的大門啊,氣勢磅礴,高大雄偉,比南京應天府的都要高大,堅固多了吧,真是深得朱元璋高筑墻的精髓啊。
也不知這種城墻在自己那種火炮的持續轟擊下,能堅持多久。
劉建心中想著。
劉建命眾人在城東尋找客棧居住,同時命李安去城東尋找看看有無能夠買到的府院。
如今只是十一月中旬,會試會在明年二月九日,位于內城黃華坊袍子巷的貢院內舉行,而殿試也要到三月十五日,在奉天殿前大試。
之后還有頒發皇榜,瓊林宴等等程序。
故而劉建在京城內最少也會待到四月二十日。
至此之后劉建便可離去了。
如此五個多月的時間,劉建不可能一直都待在客棧里吧,不說不方便往來聯系,就說那電報機都無處安放。
所以找一個便宜一點的府院,還是有必要的,劉建也可以此打聽一番京城的房價。
和蓮兒一起在內城左轉右轉,不久便來到位于大明門右側的禮部大堂。
向禮部報備后,劉建也自覺輕松,終于可以在京城內游覽一番了。
“夫君,那座城門便是皇城的外門嗎”
蓮兒向劉建問道。
“那是大明門,并不是皇城正門,從這向內的承天門才算是,但要說真正的宮門應該是奉天殿前的奉天門和午門,只不過對于百姓來說,從大明門開始,到東西長安街內的長安左門,長安右門,還有北安門,東安門,西安門,這三門與大明門一起,為皇城四門,加上內城九門,合計為如今大明京師百姓所熟知的城門”
劉建向蓮兒說道。
“不過這京師和南京也不一樣啊,外城還沒有城墻”
蓮兒又說道。
劉建聽后,微微一笑。
那當然嘍,外城的城墻要到嘉靖時期才開始建造,后來又因為缺錢,還弄了一個半成品。
“以前兩漢之時,便是這種內城外郭布局”
劉建笑道。
“原來以前也有這樣的京城布局啊”
蓮兒說道。
“走吧,我們先去燈市看看,剛剛路上只是走馬燈的看了一眼,之后我們去崇教坊的國子監看看,最后我們便可去外城,看看李安他們找得如何了”
劉建笑道,蓮兒自不會反對,便跟在劉建身后,隨劉建在京城內四處閑逛起來。
如今的京師,以皇城為中心,分為內城和外城,內城由專門的順天府尹直屬,外城則分屬宛平縣和大興縣兩縣。
內城之中,又分為二十八坊。
其中皇城東有:南薰坊,澄清坊,明照坊,保大坊,仁壽坊。
皇城西有:時雍坊,小時雍坊,安富坊,積慶坊。
東城計有5坊:明時坊,黃華坊,思城坊,南居賢坊,北居賢坊。
西城計有7坊:阜財坊,咸宜坊,鳴玉坊,日中坊,金城坊,河漕西坊,朝天宮西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