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元年八月二十日
在王城埃迪爾內中,穆罕默德看了一眼哈利勒和易卜拉欣,大怒不已。
雖然傳說那華漢國是東方強國,雖然連帖木兒國也被其震服,天方諸國也已臣服,馬穆魯克已被其滅亡。
但是對于穆罕默德來說,雄霸西方大地的奧斯曼國可不是商人立國,更看重商業利益的威尼斯。
特別是以滅亡拜占庭,占據泰西等地作為戰略目標,同時又雄心勃勃的穆罕默德來說,來自華漢國的挑釁,怎能容忍。
特別是如今十字軍已集結,隨時有可能再次渡過多瑙河向東進軍。
若沒有華漢國,穆罕默德原計劃打算動兵六萬,親征保加利亞,與十字軍和拜占庭聯軍決戰。
大軍原計劃十月上旬出發。
可以目前的形式,華漢國與拜占庭首先簽訂商約,和議。
雖然這僅僅只是商貿協定。
但訓練軍隊,購買那犀利的火器,保護商路,就這些足以讓穆罕默德心生警惕,心生憤怒。
更別說后來穆罕默德又聽說那華漢國與威尼斯等國也相繼簽約,整個地中海地區除去法蘭西等地的公國,王國,以及伊比利亞地區阿拉貢,格拉納達等國沒有派使者前來外,就只有葡萄牙國沒有與華漢國簽約了。
伊比利亞各國正忙著光復運動,相互攻伐,而法蘭西還在與英格蘭在加萊和諾曼底等地拉鋸。
故而其并沒有派出使者前來。
至于其他泰西中部,北部,因不在地中海地區,又各有側重,對于地中海并不太看重,自然也不會派使者前來。
自然也沒有派使者前來。
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的確與奧斯曼國來說極為不利。
拜占庭一方,十字軍一方,如今又來了華漢國。
三方要是合兵一處,或者分別三路進兵,那奧斯曼就危險了。
故而雖然穆罕默德極為憤怒,但也必須考慮奧斯曼未來的出路。
眾臣,眾將,眾貴族也是一陣討論,意見不一。
有先對付華漢國者,有先對付拜占庭者,有先對付十字軍者,也有先守再攻者。
各執一詞,各不一致。
弄得一時穆罕默德也有些猶豫起來。
不過穆罕默德不愧是一時雄主,很快穆罕默德就發現了癥結所在。
那華漢國剛剛進入地中海地區,就如那拜占庭的商約,交接武器最少也要明年,之后訓練軍隊怎么也得兩三年吧。
加上修建運河的時間。
短期內華漢國根本沒有太多力量投入西方和地中海地區。
而奧斯曼國如今最大的威脅并不是華漢國,而是拜占庭和泰西諸國的十字軍。
先解決十字軍,再震服泰西諸國,全據整個巴爾干地區,再反手解決掉拜占庭,迫使其屈服,甚至滅了拜占庭。
到頭來在回頭對付華漢國也不遲。
何況沒有海軍的情況下,無論是奧斯曼,還是華漢國,要想進攻對方都必須要由地中海東岸而行,路途遙遠不說,之中道路也不平靜,雖然威尼斯以與華漢國簽約,必要時華漢國可以利用威尼斯海軍,而威尼斯作為此次十字軍中核心力量,想必也非常樂意幫助華漢國。
但就目前來看,華漢國在整個地中海地區也就是七八萬人,而且大多分散在尼羅河,紅海,蘇伊士等地區,加上監督那幾百萬馬穆魯克,天方,昆侖奴勞力,又要分去大量的人力。
故而華漢國的力量如今極為分散,一處最多幾百,幾千人而已。
故而目前華漢國實際上也沒有力量投入其他戰場。
更不可能在勞師遠征奧斯曼國。
所以穆罕默德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