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來時好像也聽說過這樣的話題。
她想了想說“我不懂這些個種植,你們都是寧府的老人,一直也都做的不錯。現在也只能讓各位管事再商量一下。看看怎么才能把產量提上去。”
關管事就說“如果要是變換作物的話,那有些種子就不夠了,得花錢去買。”
她頓了一下又說“那倒是沒問題。只是你們得先考察好,看看地質,研究好了每個莊子到底適合種什么。來年收獲的時候必須要見成效才行。“
還有半個月就要過年了,等過了年之后,就快要種地了。因而姬清慈知道這幾天就必須定下來,然后把需要的種子備好。
四個管事一聽都點點頭說“這樣好,我們一會出去后就一起去地里看看。”
說完幾個人就告辭離開了。
下午,姬清慈開始看自己的幾個鋪子,京城里的鋪子一共有三個,成親前她就已經走訪了那幾個鋪子。
要說姬侯爺還真就不是個會管理莊子和鋪子的人。
無論是莊子還是鋪子,他管的都不太賺錢。
莊子還好,都是寧府原來的老人,雖然掙的不多,卻也不會往自己腰包里進太多。
可是這幾個鋪子差了一些。
這幾個鋪子一個是賣筆墨紙硯的鋪子,一個是賣雜物的鋪子,還有一個是賣布匹的鋪子。
婚前,她曾經去過那三個鋪子。
那個賣賣筆墨紙硯的鋪子在正街上,生意倒還可以。只是不太上檔次。掌柜的是前幾年剛換的,據說是原來的掌柜已經因病故去了。
現在的這個掌柜二十四五歲,一張國字臉,眉眼長得倒也端正,鋪面打理的也可以。姬清慈就準備讓他再上一些高檔的貨。這樣無論是哪個層次的人都能在這里買到自己需要的東西。
另外一個也在正街上,是個賣布匹的鋪子。
姬清慈覺得鋪子里的布匹樣品不全,她想擴大經營,把成衣繡品這一塊也加上去。
但是如果這樣的話,她就得讓李媽媽和采蓮去把這一塊擔起來。
剩下的就是那個雜貨鋪子了,她還沒有想好,那里應該怎么辦?而且這個雜貨鋪子有不少的問題。
姬清云查帳的時候查出了掌柜的私吞了不少的錢,這里邊的虧空不少。姬侯爺還真以為這個鋪子不賺錢,這回才知道被掌柜的給騙了。
而且這個掌柜的也是原來先夫人寧氏在時的老人。誰也沒想到他會這樣做。
姬清云查出來后,就毫不留情地把掌柜的一家人全都給發賣出了京城。
現在這個鋪子里暫時還只是小伙計在勉強賣著貨。
新的掌柜姓王,是姬清云的一個朋友給他介紹的,據說原來也是管理著一個大官家的生意的。可是由于那位官員在平王一案中落了馬,被抄了家。王掌柜失了飯碗,就一直也沒兩天出去找活,而是回了老家。
聽朋友說,王掌柜的得過了春節才能過來。
這三個鋪子現有的狀況都不太讓人滿意,原來的貨物不是質量不好,就是樣品太單一了。不管做什么生意,都要重新再鋪貨。
要重新鋪貨就需要一筆錢,而就她估算,這一筆錢就得將近一萬兩。
姬清慈倒不愁錢,她出嫁時大哥就給了她二萬兩銀票壓箱底。
只是如果過了年后,那四個莊子也得用錢,她那個便宜老爹姬成平把這幾個莊子經營成那樣。
她要想換換提高收成,那就需要先放點血。
尤其是那個種甘蔗的莊子,看劉管事那個樣子,她覺得他有可能會把那些地換成種糧食。
那好向百畝的地,得需要不少的種子。
果然兩天后,那幾個管事又來了,他們把商量的結果對姬清慈說了。
安管事的小里莊面積不大,可以一半種水稻,可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