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如斯,不區晝夜,轉眼之間,一月時光匆匆而逝。
在這一個月的時間里,不管是朝堂還是江湖,都發生了很多事,而且其中有幾件在一時之間轟動了整個江湖。
就在聶東來閉關后的第三天,朝廷突然張榜懸賞告示,赫赫有名的“江湖第一捕快”顧長卿不僅被革了職,而且莫名其妙成了朝廷公然懸賞討伐的對象,而且他人頭的賞金居然高達十萬兩白銀。
一時之間,整個江湖無不紛紛錯愕與震驚。
而且最讓人意外的是,懸賞的要求里面特別注明了不論是何人,只要是能夠取得顧長卿的首級,朝廷都會講求誠信,讓他該得的賞金一分都不會少的拿到手,懸賞的理由也是令人琢磨不透,竟然說是身為朝廷命官的他,勾結江湖匪類,殘害同僚。
至于他勾結的是誰,殘害的又是誰,只是籠統一筆帶過,并沒有任何交代,懸賞一出,江湖與朝堂很多人都感覺到了這件事有些撲朔迷離,因為此張懸賞未免太過兒戲了點。江湖中人倒還罷了,畢竟顧長卿身為朝堂中人,避免不了與許多江湖中人摩擦磕碰,而且對于很多江湖勢力而言,除去了顧長卿,就等于從朝廷身上扯下了一塊肥肉,這樣兩全其美的事情,很多人還是樂意去做的,至于說朝廷所謂的賞金一事,倒還成了其次。
當然,也有不少人是奔著朝廷那十萬兩的賞金而去的,畢竟那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十萬兩白銀足夠很多人衣食無憂的生活好幾輩子了。
所謂重金之下必有勇夫,于是在朝廷頒布懸賞之后,很多人義無反顧的加入到了討伐顧長卿的隊伍當中。
反倒是朝廷中那些清流忠義之人,被皇帝陛下如此一道旨意給打了個措手不及,尤其是他們當中還有許多人對于顧長卿的為人,那可是相當的清楚,顧長卿在朝堂的地位,同樣是得到他們很多人認可的。
于是,他們皆是在第一時間紛紛上諫,唯恐是皇帝陛下冤枉了好人。盡管短短一夜的時間,皇帝陛下的御案前就擺放了大大小小上百份勸諫書,可令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皇帝陛下非但沒有去用心審閱這些清流忠臣的勸諫書,反倒是隨意翻閱了幾篇之后,一氣之下命人將所有的勸諫書全部一股腦給扔了。甚至還當著文武百官的面直言,如果膽敢有人再給顧長卿求情,則以同謀罪論處,這才使得那些情緒激昂的清流們有所收斂,沒有繼續上書。
把自己腦袋拎在手里的勾當,敢為者必在少數。
不過在暗地里,同樣有不少人在追查此事的前因后果。很顯然,同朝為官的清流忠義,除了膽小怕事與跟顧長卿本就不對付的人之外,還有一些是明白事理的,至少他們并不昏庸到察覺不到此事的蹊蹺之處。
原來,顧長卿除了“江湖第一捕快”的稱號以外,在朝堂之中也是位高權重,是朝堂中人人羨慕又忌憚的御前侍衛統領之一,不過由于他平日里都在東奔西走的原因,只得掛了一個副統領之職。但是在朝堂中,卻有一半以上的人認為,他比身居正職的莫問更有資格擔任御前侍衛大統領一職,就連同為御前侍衛的一眾人,私底下也對顧長卿佩服不已。
當然,羨慕他聲名之人更是不計其數,畢竟不管是朝堂還是江湖,只有聲名鵲起,別人才會注意到你的存在,只有你的名聲足夠大,才能讓所有人都忌憚與你。
不過相比于此,他們當中很多人敬重欽佩顧長卿,并非是因為他聲名鵲起,而是因為顧長卿能夠擁有當前的一切,是他一步一個腳印打磨爬滾上來的,他能夠擁有如今的一切,完全靠的是自己不懈的努力與無數的生死搏斗堆積而來,不存在任何一丁點的投機取巧,也不同于他們當中一些人,借助自己父輩的余蔭。
只有靠自己雙手打拼得來的,往往才是最讓別人心悅誠服的,才是最受人敬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