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但是陌刀刀身長,到時候做出來,刀身重量會遠遠大于刀把,使用的時候會有明顯的頭重腳輕,與平常的刀劍完全不同。”管事提醒道。
這個知識點陳遜了解,在研制苗刀的時候就遇到過。
簡單來說,平常的刀劍,若是在握把前段(刃部和握把分界處)下支撐一個細桿測量,刃部和握把的重量是一樣的。
想象一下,用一根手指支撐在劍把前面,整把劍就會前后平衡的被挑起來,不會一頭重的從手指上滑下去。
這種要求在制劍上非常的苛刻,這是劍法繁雜所致。
前后平衡,劍手就可以很容易的控制劍刃的慣性,從而做出各種高難度動作,從極靜到極動,或者從極動到極靜。
制刀的時候,根據刀的樣式不同,雖然會有所偏差,但是并不會差太多。
比如馬刀,刀刃會比刀把重一點,利于劈砍,但只是重一點。
比如短刀,刀把會比刀刃重一點,利于變勢,但也只是一點點。
陳家莊的苗刀,刀把和刀刃一樣重,雙手握持之后,刀的重心剛好在前手的拇指處,只需要前手拇指用力或收力,就可以輕易改變刀揮舞的方向。而后手主要是加力,增加威力。
“可以增加一些重量,刀把做長一點,在刀把尾部做一個實心錘,這樣前后重量應該就可以一樣了。”陳遜建議道。
三十斤的重量,比狼牙棒都重了,刀背已經具備鈍擊破甲的能力,若是在刀把尾部再加一個錘,鈍擊傷害就更高了。
三十斤聽著好像不多,比起那些演義里的武器重量差得遠,但是,古時候那種給牛鍘草的大型鍘刀都沒有這個重量。
后世好多九十年代(80后)的人可能還見過那種大鍘刀。
若是做成短刀把的大刀,規模基本和滅霸的大刀差不多大了,小門板一樣。
“行,我這就安排人做。”管事應道。
刀型有苗刀在前,倒是不用選擇,照著苗刀放大就可以。
“那我回去了,做好了及時告訴我。”事情安排完,陳遜不打算繼續呆在這里,馬上就要和官兵大戰了,事情一大堆。
“等等!”管事拉住陳遜的胳膊。
“怎么了?”陳遜扭頭疑惑道。
“郎君,告訴您一個好消息,您跟我來。”管事直接前面帶路。
見管事賣關子,陳遜也不惱,就跟著他走。
兩人很快來到了旁邊研制火炮的作坊。
“火炮?最近好像沒有什么大的進展吧,鐵炮管的壽命問題一直沒有解決,也沒什么頭緒,只能不停的嘗試,摸索著前行。”陳遜心里疑惑。
只見管事進門之后,徑直走到一個桌子前,從上面拿起一個絲綢包,這個絲綢包只有拳頭大小,包裹的非常結實,近似一個球形,表面有顆粒感。
“這是霰彈?”陳遜驚喜道。
“哈哈哈,是的,這就是完全可以使用的霰彈,包裹小彈丸的絲綢在燃燒后可以說完全沒有痕跡,根本不影響下一次發射。我們發現,絲綢除了貴之外,可以說是包裹彈丸的最好材料。”管事夸贊道。
之前前裝青銅炮研制出來以后,陳遜就提出了霰彈的理念。
后來經過多次嘗試,都沒有找到比較好的實現途徑。
用布、用紙包裹彈丸,在火藥爆炸后會產生很多燃燒殘留,還有一些不完全燃燒的殘留,這些都會非常影響后續的射擊。
若是想清洗干凈,每射擊一次就得清理炮膛兩到三次,極大的影響了射擊速度。
若是不包裹,直接從炮口往炮膛里倒彈丸,又會存在密封差、射擊距離太近的問題,裝鐵質彈丸時,碰撞容易起火花還會提前引燃爆炸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