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杯酒下肚,桌面上的氣氛立即熱絡起來。
要不說后世世界各地的人都喜歡在酒桌上談事情,酒這東西確實能夠快速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消除隔閡。
閑聊了一會兒之后,見其他人都吃的差不多了,陳遜先開口談正事,
“開京之戰結束,占領高麗國全境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沒錯,高麗國多山,我們可以先利用水路優勢,占領沿海的大城,然后招募當地人做輔兵,慢慢清剿山中的殘余勢力。”韓世忠接話道。
“預計需要多長時間?”陳遜問道。
“高麗王手里最多還有三萬精銳,按照前期的速度,排除金國和倭國的影響,保守估計三個月可以完成對高麗全境的攻略。”韓世忠回道,說完看了看柯雷。
“是的,三個月足夠了,若是高麗王不再往安邊都護府跑,這個時間還會更短。”柯雷補充道。
安邊都護府屬于東界,位于高麗國土的東北角,與西京所在的西界隔了一個大峰山脈,走陸路太慢,走水路要繞過整個高麗半島到東海岸最北邊去,都比較耗時間。
“既然考慮到了這點,就提前派人占了東西界之間的關卡,切斷高麗王東逃的道路之后再攻打西京。”陳遜指點道。
“都督說的有道理,就按您說的辦。”兩人立即應下。
估計他們都沒有考慮陳遜這個建議的得失,都是打著先應下再說的主意。
這就令陳遜有些尷尬了,他心里清楚,這就是被神化之后的弊端,手下會變得越來越不會反駁自己的決定,甚至是建議。
“攻下高麗國之后,你們接下來有什么打算?”陳遜直接問道,沒有給出任何的建議。
兩人對視一眼,擱下了筷子,估計是之前已經考慮過,最后由柯雷回答陳遜的問題。
“按照之前的劃分,王源和陸匯負責長江以南,我們兩個則負責北邊。”這是先給他們劃定了一個大致范圍。
“沒錯。”陳遜道。
“現在北邊臨海的大勢力只有兩個,那就是金國和倭國,也就是說我們只有兩個方向可以選,或者沿著陸路繼續向北,或者跨海向東。”柯雷說道。
“嗯。”陳遜飯量比較大,一邊繼續吃飯,一邊聽著兩人的計劃。
“現在就需要一個契機,得看是倭國先派船過來支援高麗,還是金國派兵南下支援高麗,我們到時候好趁機反攻過去。”
“完了?”見兩人不繼續說話,陳遜問道“若是兩邊都不派人過來,或者兩邊都派人過來呢?”
兩人的計劃還是有些被動,估計是因為摸不清陳遜是怎么打算的。
“你們大膽說,現在都是一方統帥了,我不會一直都給你們安排任務、制定計劃的。”陳遜鼓勵道。
“好。”柯雷喝了一杯酒后繼續說道“其實我們比較傾向于先向北。”
“為何?”這個答案倒是出乎陳遜預料了,按道理,柯雷這一路水軍遠強于陸軍,更應該選擇跨海向東。
“北地原屬遼國,遼國之前是唐朝國土,所以北地人大多懂漢語,更方便與我們交流。而東邊雖然學習了大量的中原知識,民間卻傳承著一套完全獨立的語言文字。所以我們兩個認為,先向北會比向東更容易。”柯雷回道。
這個答案很牽強,遼國立國超過兩百年,契丹民族在建立了契丹王朝后,為了適應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需要,曾參照漢字先后創造了兩種文字,用以記錄契丹語。
雖說遼滅金興,契丹字、女真字和漢字并行于金朝境內,但主要還是契丹字、契丹語,會漢語的人很少。
同樣的,倭國仰慕中原文化,會漢語、漢字的人并不少。
兩地在交流方面的差距并不是很大。
“說實話。”陳遜并沒有相信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