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雖然是導演的個人表達,算得上藝術范疇,但是一旦上了院線,它就是商品。
現在的商品,早就過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階段。
一部電影的宣發,往往會占到電影總投資的一半以上。某些出品方特別看好的或者是覺得不賣座的電影,還會加大投資。
優秀的電影,資源好,這很容易理解。
比如原時空的《西虹市首富》。
在開心麻花打響招牌之后,當時的出品方阿里影業和新麗傳媒,非常看好他們的新片,從影片拍攝時就已經設想好整個宣發矩陣。
一開始,先把火熱整個夏天的“火箭少女101”定制單曲《燃燒吧,卡路里》植入到電影中。
后續的宣傳里,不僅動用天貓、淘寶、支付寶、淘票票、優酷、餓了么、高德這些阿里體系a,還聯動諸如智聯招聘、神州租車這些域外a。
整個線上線下資源投入超過4億。
因此大家才能在18年的夏天,感覺到好像滿大街都是《西虹市首富》的身影。
當然結果也在預料中,總票房超25億。
那為什么說出品方都覺得不能賣座的電影,還敢加大宣發投入呢?
仍然以原時空的18年舉例。
畢贛,以一部個人風格強烈的文藝片《路邊的野餐》,成功摘獲包括金馬獎最佳新導演在內的數個導演獎項,讓電影圈驚呼新人來了。
培養一個導演,可比捧一個明星難多了。
哪怕是流量為王的時代背景下,資本也清楚一個好導演到底有多難。
因為有了長片作品,畢贛很快就獲得投資。
新片《地球最后的夜晚》甚至能請到一線女星湯唯主演,老牌影后張艾嘉做配。
要知道,他上部電影的演員,還只是身邊的親戚。
一步登天說的就是這種。
但是成也資本,敗也資本。
《地球最后的夜晚》拍攝完成后,出品方內部觀片,一致認為過于文藝,常規宣傳是不可能賣座的。
就有了下面這一幕,堪稱18年電影宣發最亮眼的操作。
他們先讓湯唯在抖音錄制短視頻,發表“2018年最后一天想做什么?”這個話題。
然后找水軍回答想在跨年時能夠吻到喜歡的人。
接著,一個數學帝出現,說只要能買到《地球最后的夜晚》,晚上940分的場次,正好可以在電影結束時跨年。
這種情感導向的傾訴,很容易就在資本的操作下,漸漸發酵,傳播。
最后,《地球最后的夜晚》公開在全網,動用所有渠道資源,提出“一吻跨年”的概念。
讓許多情侶心生向往,特別是女生,覺得浪漫極了。
12月31日,《地球最后的夜晚》首映票房超26億。電影成本2000萬,除去影院分成和稅收,小賺五千萬。
但是,票房隔天斷崖式下滑95,只收獲一千多萬元。
隨之而來的,還有大量的報復性差評
“開局十分鐘就睡著,超級大爛片?!?
“根本就沒有情節可言?!?
“女朋友看了這破片子,就和我分手了?!?
諸如此類。
投資人是賺錢了,但是畢贛呢?
還沒正式開始導演生涯,就已經早早透支大眾對他的期待。
起碼得沉淀五年,讓這批觀眾對他的怨念少一些,資本才有可能會繼續投資。
似乎在流量時代,口碑根本就不重要。只要資本肯捧,就能出名。
但是娛樂圈的老人們,都知道口碑這兩個字的分量。
口碑,是讓你永遠不墜入深淵的那根安全繩。
……
“佳能那邊有什么反饋?”沈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