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比,所以父皇才會做出選擇,終于承認了自己的治世之能。
其實功勞有一大半屬于李云。
“朕要去謝謝侄子!”
李世民這個念頭越來越盛,忽然抬頭看向了李淵,鄭重道“父皇,您想不想出宮走一走?散散心,樂一樂。”
李淵微微一怔,隨即反應過來,但見老人滿臉驚喜,很是激動道“二郎要放朕出宮游玩?”
“你是放您出宮,是陪您出宮……”
李世民有些尷尬低頭,語氣訕訕道“兒臣準備出關一行,觀閱渤海建國大典,建國的諸侯是您孫子,您這位爺爺應該去看一看。”
“好啊!”
李淵大喜點頭,激動道“朕還要給他主持大婚,讓他迎娶正妻冊立為妃,似乎小家伙早已及冠成年,可是他一直沒有被長輩賜字,朕想到了一個不錯的字,這次去渤海正好給他賜字及冠。”
李世民哈哈一笑,連忙點頭道“這是您做爺爺的權利,天下任何人都搶不去,父皇,咱們便這么說定了,兒臣陪您一起出關,參加渤海建國大典,順便再給他娶上幾房媳婦,老三這一支很快就能繁榮起來。”
“對對對!”
李淵更加興奮,急急道“朕去之后就不回來了,留著渤海幫他帶孩子,老年含飴弄孫,實為生平一樂。”
父子兩代皇帝越說越投機,漸漸開始設想李云娶妻生子的事情。
突然李世民面色一驚,脫口而出道“父皇您得解釋一下,為什么堅持讓兒臣下那道圣旨,小鈴鐺封了歸德縣主,為什么您堅持把她賜給李云。”
“哈哈哈哈!”
李淵揚天大笑!
但見老人笑聲中忽然走下臺階,一路竟然走到大殿群臣面前,老人目光不斷在大臣之中掃視,被他掃視者幾乎都是世家出身的官員。
太原王氏剛被下旨滅門,此時世家官員各個心驚肉跳,他們弄不明白李云為何突然看著他們,心里不由自主生出一股緊張。
卻見李淵目光先是落到一人身上,笑呵呵道“趙郡李氏,反水挺快!”
那人正是趙郡李氏的族長李博然,也是不久前第一個站出來對太原王氏捅刀子的人,他見李淵看著自己,連忙拱手行禮道“太上皇這是說的什么話?我趙郡李氏何來反水之說?您老人家可能還不知道,貞觀四年的時候我們已經選擇了站隊,當時渤海國主在范陽城里狙擊人參,我們趙郡李氏虧得一塌糊涂,無可奈何之下,只能乖乖向陛下投誠。”
“哈哈哈!”
李淵一聲大笑,語帶深意道“那豈不是禍兮福之所倚?”
李博然轉頭看了看大殿門外,太原王氏四十七個重臣的頭顱正擺在門口,李博然心有余悸點了點頭,有感而發道“果然是禍兮福之所倚!倘若那時沒有做出選擇,今天死的也許會有我們……”
李淵不再和他說話,轉而又看向一個大臣,悠悠問道“清河崔氏,累世豪門,你們倒也聰明,朝堂上做出正確選擇。”
那大臣是清河崔氏新一代族長,輩分對上李淵明顯不夠看,連忙躬身彎腰行禮,同時也開口解釋道“太上皇您卻不知,崔氏和程家有著姻親,因為程家聯系之故,慢慢接觸了渤海國主,經過渤海國主牽線,崔家和皇家早已結成同盟!”
李淵微微一怔,下意識問道“這是哪年的事?”
崔氏族長臉色一紅,訕訕低頭道“也是貞觀四年!”
原來當年崔氏也參與了炒作人參,結果被李云搞得灰頭土臉,家族虧損太過嚴重,不得不乖乖選擇投誠。
李淵目光炯炯看著這人,忽然又問了一句道“你們家的清河老叟身體如何?”
崔氏族長連忙再次一禮,滿臉肅靜道“多承太上皇問詢,家祖父頗為硬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