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越說聲音越大,緊跟著又道“朕甚至已經想好了,功臣最少要選二十四人,一年有二十四節氣,功臣便選二十四人,他們活著的時候可以被人敬仰,死后也能享受大唐的香火俸祿,說不定能夠成為陰神,世世代代幫朕守衛大唐的國土。”
這是一個帝王的胸懷,雖然博大但卻免不了帶有私心,李世民想建功勞閣的初衷或者是為了酬勞功臣,但是內心深處還是有著皇權穩固的本意。
即便如此,皇帝的打算仍舊震撼人心。
遍數古往今來,文臣武將拋頭顱灑熱血為了什么?最開始是想吃得好活的好,再后來是為了博一個封妻蔭子,等到這些追求都達到以后,最終都想要一個青史留名。
而李世民要建的功勞閣就能讓人青史留名。
在場大臣何止是意動,許多人的臉上已經顯出了激動。
就連河間郡王李孝恭這種皇族,眼中也流露出爭一爭的熱切。
青史留名!
功勞閣中!
這簡直是陛下天大的厚賜。
古往今來,有哪個皇帝這么能如此替臣子著想?攤上這樣一位胸懷博大的陛下,大臣們感覺自己這一輩實在太值了。
唯有李云目光直視皇帝,忽然輕輕搖頭道“二十四個人,太少了。”
滿場熱切的氣氛頓時一滯。
二十四個人能夠青史留名,還嫌少?
卻見李云緩緩走到第二塊石碑旁邊,伸手輕輕摩挲石碑上的棱角,悠悠道“要立一碑,記所有兵卒之英雄事,要建一閣,選文臣武將之灑熱血,無論是碑是閣,建成并非結束,以前死的,先記上,需要酬功的,選入閣,但這并非結束,而是新的開始,此后哪怕十年百年一千年,只要有功臣為我漢家而奮斗,只要有卒為我漢土我戰斗,哪怕他是鄉間一個普普通通的小民,他的功績也要刻進碑中,他的名字也要出現閣里……”
說到這里停了一停,目光環伺在場所有人,忽然臉上淡淡一笑,顯出一種悠悠之色,道“既然要青史留名,何不代代青史留名。”
“厲害啊!”
李世民心中一聲狂呼!
皇帝目光前所未有的錚亮。
若是按照李云這個建議去做,大唐建立一碑一閣,時時可以添加功臣名字,代代可以記載各種功績,如此一來,何愁欠缺熱血之輩?一碑一閣,將會成為所有有志之人的目標,那些英勇之人為了能夠把自己的功績和名字載入其中,必然會毫不吝嗇的為了漢家利益去拋頭顱灑熱血。
李世民心中一片火熱,突然開口道“此乃國之一碑一閣,應當有個莊重的名號!渤海國主,你可有成竹?”
這其實賜予李云命名之權的意思了。
在場無論文臣還是武將,不由自主把目光聚向李云。
眾目睽睽之下,卻見李云仰頭看向天空,似乎在盯著一片白云欣賞,又似在遠眺天際的裊裊煙氣,好半天過去之后,才聽李云輕輕開口,道“白云之上有神仙,人間功績可凌煙。自古英雄多遺憾,當有一碑告蒼天。”
“好!”
人群之中無數喝彩之聲。
四句詩一出,一碑一閣的名字便也出來了。
凌煙閣!
英雄碑!
名是好名,詩是好詩,有渤海國主親自為一碑一閣作詩起名,今后凡是能夠選入碑閣之中的功臣必將名傳天下。
在場無數大臣心中一片火熱。
很多人已經開始摩拳擦掌想要爭取一個入選的名額。
誰也沒有注意到,李云嘴角忽然勾起一抹微笑,似乎心中緩緩升起一個聲音,似乎目光在望著某處,暗暗道“天地可逆,史不可改,老祖師,我終于懂您的意思了,既然天地都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