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他們家的人,就總是會被村里村外的那些人到處說。
誰家的兒子要是打了光棍,那他們全家就會成為全村人矚目的對象。
誰家的兒子要是30多歲40多歲,沒能娶到媳婦兒,那村里村外的人都會瞧他們家的笑話。有事兒沒事了,都會跑到他們家揶揄他家。
家里娶了媳婦了的,就會有意無意的跑到光棍面前,在那里一個勁的得瑟。
在這些人看來,自己娶了媳婦,有個孩子,甚至是有十來個兒子,那都是揚眉吐氣的事兒,那都是給祖宗添光彩的。
在農村社會,家里兒子真的多的人家,那是經常性的瞧不起家里頭兒子生的少的人家。
那些家里頭有兒子的,就瞧不起家里頭沒兒子的。
總之,農村除了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之外,他們一天到晚就只關注著,婚喪嫁娶,生兒子這幾件事了。
顧言璋作為一個三十大幾的中年男人,突然之間跟自己老婆鬧掰了,老婆回了娘家了,而且還這么久不回,村里頭那些人都在琢磨開了。
一開始的時候,他們還偏幫顧裕安。說他家確實是家門不幸,娶了那么一個敗家娘們兒。
就是這時間一長啊,他們竟然全都變了一張臉。
他們那些人,不管是親戚也好,還是朋友也罷,一個個竟然都開始幸災樂禍了起來。
有的就在那里說,“安子那個人啊,老子就是個拎不清的,都一把年紀了,還插手自己兒子兒媳的屋里事。他兒子都這把年紀了,30多歲的人了,還叫他打了光棍,你們說他兒子上輩子是不是跟他有仇?”
有些人一聽到這話,立馬就拍起了大巴掌。“哎喲喲,誰說不是呢?”
“想當初的時候,有他兒媳婦的娘家幫忙,他家的日子過得多紅火呀?自從他兒媳婦的娘家的靠山倒了之后,安子叔就對他兒媳婦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我算是瞧明白了,他啊,絕對是在過河拆橋,覺得他兒媳婦娘家沒用了,不想受以前那個氣了。就想以此來壓制住他兒媳婦……”
聽到這么一番話,有些人老成精,看的事情比較多的老人,就忍不住的在一旁感嘆了,“這俗話說的好啊,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這陳家再如何,那也比咱們這些沒根沒底的強。安子他,真的想岔了呀……”
對于村里頭傳出來這些風言風語,顧裕安有的時候,是聽得特別清楚的。
然而,此時的他還犟著個腦袋,并不覺得自己有什么錯。
他更不覺得,自己現在還是得想個辦法,把兒媳婦請回自家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