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7日至19日,水利部水規總院在北京召開引江濟淮工程規劃復審會議,審查通過了引江濟淮工程規劃并形成審查意見。
2014年9月10日至13日,水利部水規總院在北京召開引江濟淮工程項目建議書審查會議,聽取了設計單位關于引江濟淮工程項目建議書有關情況的匯報,并組成12個專家小組進行認真審查,形成了審查意見。
2015年3月,引江濟淮工程地震安全性評價勘察自南向北,從樅陽至壽縣,分別在9個樞紐、20座橋梁布設鉆孔,僅用20天就完成地震安全性評價勘察鉆孔80個、工作量2800米,并提交了勘察報告。
2015年4月,國家發改委已正式印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報送引江濟淮工程項目建議書的請示》的通知,此舉標志著引江濟淮工程項目獲取國家“準生證”。
2015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引江濟淮工程節能評估報告。
2015年9月,引江濟淮工程跨河建筑物航道條件與通航安全影響評價獲交通運輸部正式批復。
2015年11月,引江濟淮工程全線(含河南省境內)順利通過國土資源部建設項目用地預審會審會。
2016年2月,交通運輸部正式出具引江濟淮工程工可行業審查意見。
2016年12月14日,水利部水規總院出具引江濟淮工程派河口泵站樞紐施工準備導流導航工程初步設計專題報告審查意見。
2017年4月14日至17日,水利部水規總院組織專家踏勘引江濟淮工程引江濟巢段現場,并召開引江濟巢段初步設計報告技術討論會。
2017年8月,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在京召開引江濟淮工程初步設計報告(安徽段)審查匯總會,對接水利、航運等前期各項審查意見,形成初步設計總體審查意見。
2017年9月28日,國家水利部、交通運輸部印發《關于引江濟淮工程安徽段初步設計報告的批復》,標志著引江濟淮工程進入全面開工建設階段。
12月23日8點18分,樅陽引江樞紐節制閘封頂。此次封頂,標志著該節制閘主體工程基本完成。
樅陽引江樞紐工程位于長河入長江口處,是雙線引江菜巢線的,長度10.85公里,是引江濟淮工程兩大引水口門之一。在這里,所引長江水被提升6.38米,入菜子湖調蓄后北上。主要由節制閘、泵站、船閘三部分構成。其中,節制閘布置在原樅陽閘西南側約300米處,具有引江和排洪兩大功能,設計引江流量150立方米每秒,排洪流量為600立方米每秒,校核排洪流量 1288立方米每秒+987。節制閘共7孔,單孔凈寬8.0米,總凈寬56.0米。底檻高程4.1米,閘頂高程18.4米,閘室順水流方向長24.0米。
自2018年10月開工以來,參與樅陽節制閘建設的參建單位各司其責,精心籌劃,科學安排各道施工工序,嚴格執行各項驗收程序,確保地基基礎、底板、閘墩、翼墻等部位施工質量,確保按時完成建設任務。此次封頂,標志著該節制閘主體工程基本完成。
10月19日,作為引江濟淮工程之一的樅陽引江樞紐正式開工建設。該樞紐工程是引江濟淮工程中單項工程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防汛風險最高的樞紐工程。樞紐建設中,還特別開辟了一條魚道,為魚類繁殖打通“生命通道”。
樅陽引江樞紐正式開工建設。該樞紐是引江濟淮工程兩大引江口之一,也是引江濟巢段菜子湖線引江入口控制性樞紐工程之一。該樞紐位于長河入長江口附近,地跨安慶市迎江區、宜秀區,桐城市和銅陵市樅陽縣二市三縣交界處。
樅陽引江樞紐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泵站、節制閘、船閘、過魚設施、跨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