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譬如制冷,科技體系下復雜的制冷設備就遠不如一個簡簡單單的寒冰術實用。如果不是要研發星際導彈的話,火箭這玩意兒衛青陽也絕不會去發展的。
開玩笑,什么樣的導彈能比得上修士直接飛到太空中去為衛星設置軌道來的方便快捷無污染?
總之,衛青陽一直秉承一個原則,那便是不管是科學的還是修行的,什么方便用什么。
不管黑貓白貓,能抓住老鼠就是好貓,一切以實用為先。
數千名修士科學家日夜忘我的辛勤研究產生出了巨量的知識。這么多知識,放在上輩子,累死衛青陽也學不全,但在這里那就簡簡單單了,過目不忘只是最基本的技能,全學會,全學精,還能深刻的理解,靈活地運用,甚至可以在此基礎上自行研發下一步,才是對衛青陽此刻狀態的形容。
修為低的只能做專才,像衛青陽這樣修為高的,就可以做全才。
時間悄悄的溜走,又過了一段時間,青陽星與太陽的距離增加到了102光年。在這個時候,衛青陽操控的望遠鏡發現了一顆宏觀星體。
那是一顆直徑約有五米左右的小行星,主要由水冰、干冰等組成。衛青陽同樣不知道它來自哪里,甚至連它是否圍繞太陽運轉都不知道。
它就那樣孤零零的懸掛在那里,不需要任何意義的存在著。似乎外部世界的任何變化都不會對它造成影響,它的存在也不會影響到外界的任何東西。
不過遇到了衛青陽,那就不一樣了。
衛青陽耗費了幾天的時間,跑了一趟,把它帶了回來。
這東西可以說是十分有價值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可以算是一個保存得十分完好的博物館。
正是因為它不影響別人,別人也影響不到它,它上面的東西才能完好的保存幾十億甚至上百億年。而通過研究它上面的東西,便可以間接的了解到宇宙早期的某些歷史。
青陽星之上的科學發展是極度偏科的,目前所發展的全都是用得著的技術,譬如武器,譬如望遠鏡,譬如某些輔助學科。但類似宇宙的演化、發展,星體的演變等等,就發展的十分有限了。
如果有條件,不管哪個學科,哪怕是人文學科方面的,經濟學啊,心理學啊之類的,衛青陽都不想放下。
現在先拿這顆小行星練練手,補補短板。
科學這玩意兒,還是全面發展的好。
衛青陽知道,這大概是自己所能遇到的最后一個可能與太陽系有關的星體了。
這個距離,已經超過了奧爾特云的范圍,真真正正進入星際空間了。
就算那層看不見的“屏障”沒有屏蔽掉太陽的引力,這片空間的物質,也不會再受到它的引力影響了。
這里是恒星引力的交戰戰場。
青陽星繼續向前,并在虛無之中航行了足足一百七十年。就像衛青陽估計的那樣,這一百七十年時間里,果真沒有再遇到任何宏觀星體。
此刻與比鄰星相距大概還有一光年,有可能已經進入了它的奧爾特云范圍。
之所以說是可能,是因為衛青陽也沒辦法確定。
比鄰星是一顆小個頭恒星,影響力可延伸不到一光年這么遠。但南門二是三合星,有三顆恒星,加起來質量就遠超出太陽了,說不定它們三顆恒星擁有同一個奧爾特云呢。
但同樣有可能在這三顆恒星的引力交戰之中,組成奧爾特云的冰凍星體全都被甩走了,導致根本沒有奧爾特云也是有可能的。
衛青陽對恒星的演化歷程所知還極其有限,暫時無法就這個問題得出結論。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距離之上,比鄰星已經與南門二a,南門二b兩顆恒星分開了,可以單獨看見了——之前,因為它們三顆恒星之間距離太近,所以只能看到一個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