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街中線,在地形上,是一個很重要分界點。
雖然在一對一的單人戰上,長街中線的戰略價值被稀釋掉了許多,但是,在最頂級的對局之中,先越過中線的那一方,依然是可以因此而獲取到一些地形信息的優勢的——如果選手的掌控力能夠達到這個細致度的話。
流風回雪,風神,席子士,當然可以掌握這些戰略信息。
流風回雪就在青風一劍的視野前方,張斌知道對方的長途奔襲能力比自己更強,畢竟是底蘊深厚的風神,即便有了唐詩宋詞在后面支持,流風回雪身上的裝備依然比青風一劍要略勝一籌,那可是靠時間慢慢磨出來的,一丁點、一丁點屬性地往上提升,每一件裝備都是精品。
不過,只是這么一點兒屬性的差距,并不會過分地影響兩人的戰斗,因為青風一劍的角色構筑也著實不差。
真武劍氣,雖然流風回雪提前越過了中線,來勢洶洶,但是青風一劍依舊悍然先手,發起了搶攻的號角。
流風回雪走了一個恰到好處的“z步移動”,不是席子士不能做更高級的技巧,而是沒有必要,因為青風一劍的進攻也只是純粹的試探一擊,根本沒有過多的重視。
劍氣打空了,青風一劍繼續沖上前來,張斌沒有一點兒懊惱的情緒,他本就不指望著這一道劍氣能中,他只是想先看一看流風回雪會怎么樣應對,還有席子士今天的狀態。
不輕不重,非常寫意,流風回雪的應對平淡得不像是在跟一個主神級別的對手打榮譽賽,而像是在和一位青訓的隊員做著無關緊要的訓練賽。
“真是難纏啊!”只一招,張斌已經試出了席子士的狀態,好,非常好,席子士的狀態絕對調整得無比優秀。
兩人踏入對方500碼范圍的時候,同時往前跳了一步,向著對方出劍,眼見著劍尖即將相交,兩人又快速地手腕一震,劍身一折,前面的出劍居然是假動作。
“當”、“叮當”。
一個錯位以后,兩把長劍終究是相交了,流風回雪的劍尖從上往下一壓,搶到了幾乎不算是先手的先手,可是青風一劍一個微側的腳步配合著身形,氣劍主動開啟,憑借著延展出去的一截劍氣“恫嚇”著流風回雪,青風一劍馬上一挑一刺還以顏色,又搶回了一些不算是優勢的優勢。
流風回雪的攻勢一滯,沒有任何留戀,馬上往后退開,手中長劍很是穩健地應對著青風一劍的進攻。
青風一劍身位急進,兩儀劍法強制覆蓋,先重擊后輕擊的兩劍快速出手,正想要乘勢追擊,張斌突然感受到了一種危險的氣息,下意識地按下了四兩撥千斤的鍵位。
兩儀劍法,是流風回雪的兩儀劍法,非常精準地卡到了青風一劍的劍招間隙中。
如果不是青風一劍的四兩撥千斤守得及時,流風回雪的后續平a就會恰到好處地命中青風一劍的右腕,打斷青風一劍的攻擊前搖。
同一個時間,張斌和席子士兩人的眉頭皆是一皺,因為他們發現自己慣常能觀察得到的一些細節,現在通通都觀察不到了。
青風一劍的回防速度不應該這么迅捷,流風回雪攻擊漏洞的出劍也不該這么輕松。
領域對抗,張斌和席子士的腦海中同時閃過這個關鍵字。
涉及到領域,一切都是玄乎又玄、無法言喻的狀態,因為兩人的主神領域都在觀察著戰斗的全局,也在根據環境的變化微調著自己的動作,所以青風一劍和流風回雪的一切微調都反而變成了沒有調整一樣。
所謂領域,其實只不過是碾壓對方的多個維度的細節掌握罷了。
當自己的敵人也掌握這些細節,同時也在根據場景的變化將這些細節調整到最優,那么對抗的結果就是雙方都沒有調整過,仿佛從來沒有過細節變化一般——這就是所謂領域對抗的玄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