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結束之后。
華夏聯盟以四十二國君主名義向吳國發出照會,今年五月三十日迎接越皇歸國。
若是吳國阻攔亦或出兵,則視為與聯盟為敵。
不死不休。
國書發到。
吳國上下頓時一片愁云慘淡!
祁照眉頭緊鎖的踱步在桌案邊上,大臣們也都緘默再三,如今是多說多措,他們也不管隨便的發言。
要說言戰,怎么打?自打聯盟江北列國開了一場圓桌會議之后,就決定興兵千萬,舉國之力,要給反華夏聯盟一個好顏色悄悄。
迎接越皇歸國作為借口,純粹就是興兵的理由。
真要打起來,誰還管得了越皇?
況且越國高層靖國這段時間的商量,已經達成了協議,將國家分裂成大小共計一百六十八個邦。
接著,采取靖國的王、公、侯、伯、子、男的六級爵位稱呼,分設七個國姓王,一個異姓王。
然后又封了一堆世家做大公。
侯、伯、子、男各有冊封。
接著宗法制被重新拿出來用了,什么繼承人必須是嫡長,然后繼承人不能是孽生(私生子),非嫡長不得承襲桂冠,只能沒人拿走一部分浮財資產,各自謀生。
這么做的好處自然是穩定爵位傳承,但也變相的將世家的利益鏈條拆了,導致許多的世家內部勢力在反撲嫡長世系。
無奈越國世家一看快要壓不住了,就趕緊派人去問楊定,看看有什么辦法能穩定世系的。
楊定給出了銳士扈從制度,提出每個桂冠的人,可以檢索自家的田土,冊封銳士給支系,再把扈從冊封給旁系,最后將佃奴分到各個支脈頭上。
如此一來,越國是安穩了下來,可是扈從們不爽,銳士們也不爽。
本來好好的還能爭一爭位置,結果現在都不成了,永遠只能當旁系,誰愿意?
于是為了安撫他們,越國的邦聯議會將冊封法明令化,確定了可以給有功的人冊封爵位,這個需要經過皇帝和議會的同意,得票半數就能冊封。
但只能冊封在新獲土地上。
因此現在的越國莫名其妙的完成了封建重組,然后舉兵從一百萬變成兩百萬,準備滅了吳國,搶回越皇,順道爭取更多的桂冠,換來美好未來!
至于越皇的兒子,等下一批競選吧!現在,別想了!
尤其是越皇,如今雖然頂著越國皇帝的頭銜,可是他的封地只有紹興一座城池,還得跟議會共用,基本上就是個屁!
兒子回來,只能稱呼紹興王。
所以祁照才很惆悵。
你說殺了越皇?那春宮太子得意,絕對爽歪歪,回頭他就是皇帝了。
到時候還能打著為先帝報仇的口號北伐,只要滅了吳國,他就穩穩當當的當幾十年皇帝,再也不用擔心被底下的幾個王位繼承人虎視眈眈了。
可如果不殺送回去,吳國能免兵災嗎?
肯定不行!
越國這邊沒借口,難道隔壁的云國強宣沒借口嗎?
我們只是取回祖宗之地,巢湖以西是我云國祖上的!
現在我要拿回來!你趕緊麻溜送回來,不然別怪我搖人!
因此祁照看向非相這個老家伙“非相,如何是好?”
非丞相聞言睜開了閉目養神的眼睛說“事已至此,言和已經沒有任何意義。華夏聯盟的決斷,無非就是為了讓大陸知道,華夏聯盟之強盛,我吳國不過首當其沖罷了。”
“那打?”
“打不過。”非丞相搖了搖頭,“一個越國傾盡兵力,舉兵兩百萬,我吳國雖然有能力抗拒,但邊上的梁楚各有數百萬大軍,附近還有衛、惠、青,南邊更有靖國源源不斷糧草,因此我吳國沒有任何勝算。”
“那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