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飛船進入軌道后,給林啟山最強烈的震撼并不是失重,這感覺在演練中已經體驗太多,最震撼的還是通過舷窗往外看的那一刻——漆黑的太空下,藍色發亮的地球弧面,給他前所未有的震撼心靈!
從未有那一刻這么清晰的觀看到這座人類賴以為生的星球,它薄薄的一層大氣像一道膜籠罩在地球上,潔白的云層和湛藍的大海,讓人驚嘆地球的壯麗,讓人感慨自己的渺小,內心的恐懼與滿足,又蕩漾著對文明的無畏向往!
林啟山目不轉睛的看了好一會兒,然后胳膊給指令長碰了碰,他才回過神來,他們倆手掌已經握在一起,林啟山也立即加入,三只手掌抓在一起搖了搖,互相祝賀成功進入軌道。
不過旅途還只是剛開始,飛船進入的軌道比空間站的低,按照地面思想,飛船加速往上跑就能夠追上空間站。
但是在太空中,這個想法恐怕把燃料燒完了,都還沒能看到空間站的影子!
正確的做法是變軌運動,通過不停地變軌減小高度差和角度差,利用引力的推動作用追上空間站。
主流方式是進行多次變軌加速增高,然后減速調角度,通過精密的計算追上空間站,實施對接,這個過程按照當前主流方法,耗時1620個小時左右,比如美國。
早期的保險方法甚至需要兩三天的時間,不過俄羅斯注定藝高人膽大,尖端的蘇聯航天科技讓他們在這個基礎上,掌握了一種加速變軌法。
指令長這一次就是用了這種辦法,他在繞地球一周的時間里,操作飛船多次變軌,在飛船繞行軌道兩周后,就能夠追上空間站。
這一套加速對接的技術,能夠把常規十幾二十個小時的任務,縮短到了四個小時內!
就比如林啟山這趟飛船,指令長兩圈操作后追上空間站,耗時3小時32分鐘!
如果別人家的航天是優雅小提琴的太空歌舞,毛子那就是氣勢磅礴的鋼鐵進行曲,像一發子彈直接命中靶心!
沒有讓乘客憋在狹小的空間里忍著生理的不適,感覺就像坐了一趟支線飛機的時間,然后飛船就成功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林啟山打心里是佩服的,俄羅斯在太空技術上底蘊真的強。
他本想學習一下操作,回去跟咱們的航天工程師聊聊,不過指令長的操作太密集,他腦袋里還是一團漿糊時,目的地就到了!
聯盟飛船與空間站進行了對接,連通了這個人類有史以來制造的最大太空飛行物:全長108米,重量超過400噸,尺寸超過一架波音747!各國花費了十幾年的時間陸陸續續進行擴建,至今尚未完工!
對接并準備進入空間站時,林啟山的心情是激動的,因為只要跨入空間站,他就將創造一個人類有史以來最年輕宇航員的記錄!
并且可能未來幾十年內都很難打破!
他手都有些抖,走在——嚴格說是飄在前面的指令長,庫德林斯基特地回頭沖他說:“慢慢來,像撫摸情人那樣對待這個寶貝兒的身體,粗暴的抓你會讓它不高興的!”
老司機不愧是老司機,他過來人經驗太豐富了,都不用看就知道林啟山在緊張。
但這調侃的車開起來后,林啟山也是跟著笑起來,心情輕松好多了。
依次通過并進入對接艙,環境是比想象中還要狹小,堆滿了東西,據說還是因為飛船對接,特地騰出來的空間了。
太空中是絕對的寸土寸金,每一點空間都要被利用到極致,林啟山跟他們一起換掉宇航服,只保留身上的常裝,然后飄向更里面的船艙。
國際空間站由大大小小十幾個艙段構成,主要提供者是美俄兩國,比如俄羅斯的星辰號服務艙,美國的和諧號節點艙,工作休息都繞不開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