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地面的熱鬧依然跟林啟山關系不大,在空間站里他沉迷于各種學習和探究,有很多有意思的長見識的,或者需要幫助地面朋友提前預習的,都在做。
途中庫德林斯基指令長還有兩次艙外作業,但因為專業程度比較高,林啟山都沒安排上,一同出去的是飛行工程師。
不過能夠有專門一次的出艙體驗,他已經了無遺憾了。
有些專業事情畢竟還是得職業宇航員來。
時間悠悠過去。
空間站上分不清白天黑夜,1.5個小時就是一場白天和夜晚的更迭,無聊的時候他會在穹頂艙觀光地球,免費白嫖這邊的攝影工具。
能夠上太空的攝像機都是大品牌傾力贊助的頂尖型號,價格不菲,但也才能配得起空間站這種高大上的地方。
拍了好多張地球、月球或者滿天繁星的照片,儲存到攜帶的工具里,連通這些天拍攝的生活vlog,都會一起帶回地球。
終于來到他登陸國際空間站的第七天,夜迎來了他的返程日子,同行的有指令長庫德林斯基、NASA的工程師約翰·阿斯頓。
俄工程師杜巴耶夫會繼續駐留空間站,他這次的停留時間需要為期90天左右,林啟山擁抱道別了這位達瓦里希,
“回頭我們地面再見的時候,再一起好好喝幾杯白蘭地。”
杜巴耶夫笑著說:“要亞美尼亞的白蘭地?!?
林啟山點了點自己腦殼表示記住:“就到這里了,我希望你們都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我的朋友!”
“你也是,我們年輕的達瓦里希!”他送上祝福。
林啟山跟他握手道別。
重新穿上了宇航服,跟來時的程序一樣,回到了對接艙,調節了氣壓平衡后,打開艙門,鉆進狹小擁擠的聯盟號飛船內。
等到三名宇航員擠在一起就位后,指令長庫德林斯基,再度拿起飛行手冊一一檢查,NASA宇航員參與復查,所有事項準確無誤。
等到經過了預定的脫離位置后,指令長操控飛船脫離空間站,并啟動與飛船飛行方向相反的制動火箭,下降并逐漸被地球引力向地面拉。
飛船進入自由滑行階段,待到進入大氣層后,便迎來了返回最危險的階段——推進艙分離并在與大氣的摩擦中燒毀,產生的高溫把窗外燒得一片通紅!
接著窗外有紅的、白的碎片不斷劃過,那是飛船的防燒蝕層在脫落!它會帶走一部分熱量,但即便知道如此,依然令人頭皮發麻!
要知道“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就因為防熱板出了裂縫,然后高溫就讓它在空中解體了!
感受到了林啟山的緊張,庫德林斯基的聲音傳來:“現在是一名老船長的表演時間了!哈哈坐穩了!”
因為高溫產生的表面電離,會形成一種電磁屏蔽的效果,這就是返回階段最危險的時期,飛船與地面的信號完全斷開,返回過程需要靠指令長的經驗操作。
但不知怎么,聽到指令長這笑聲后,林啟山又心安了很多。
有大神在帶著呢,怕個啥。
指令長淡定沉穩的調整姿態,控制方位,嫻熟的將飛船待到距離地面40千米左右的高度,讓飛船脫離了電離危險區。
最危險的階段過去了,再到差不多10千米的時候,返回艙會自動檢測速度,然后指令長打開減速傘,繼續把速度降下來后,拋掉減速傘,打開主傘!
到這個階段,降落就已經成為了宇航員小心臟可以放下來的過程了——而與此同時,航天中心已經出動了天空和地面部隊。
地面有兩百名官兵、多輛運輸車保障車輛在降落大概范圍內活動;
天空有十幾架直升機、運輸機負責偵查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