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就是外國的電影?
這些電影都是表露了人性的丑陋和孤膽英雄的落寞和孤獨,乍一看,很牛逼。
但是,深入考慮,反而會讓你產生一種,生不如死的意境,很多觀眾看了都會有一種感悟,生活不容易啊~
以及,如果是自己真是活著還不如死了的這種想法。
正確的想,這些想法都是負面悲觀的。
但是,如果你把場景放在我們華國。
同樣的配套。
一個人,與世隔絕,獨自生活,一切自給自足。
有印象了吧?
沒有?
再加上,懸崖峭壁,獨處一廟,朝飲花露,幕寢地臺呢?
是不是就明白了?
對,在華國,對于那些生活在與世隔絕的高山或者叢林的,都有一個共同的稱號。
“隱士”
“山人”
以及,“仙人”
而他們的態度,卻都是引人向往的,流連于山水之間,寄情于天地之內。
以天為廬,地為床,白鷺為友,木作莊。
而這兩者的天差地別,就在于兩個字——態度。
前者是抱著排斥的心態,在野外生活,那他自然就感覺到大自然對他抱有濃濃的惡意。
后者是抱著融入的心態,他們熱愛,贊美自然,那自然也會回饋于他最原始的美。
一個短命,一個長壽,一個孤獨,一個悠然。
既然有選擇,那為什么非得選擇前者呢?
身為華國人,自己為什么不能活成高人,干嘛要弄成野人?
為此,方寒改變了自己的心態,他開始試著融入這個世界。
自己原本就是為了踏足超凡才進入這個世界的,如果說,第一次,他是意外進入,他可能會活成野人。
但是,第一次身先死后,第二次再踏足這塊土地,那么,他正常應該是向“隱士高人”發展。
卻差點轉職成“野人”。
后面,方寒就開始有意識的改變自己的行為和意識。
他試著把新長的頭發梳起來,改成發簪。
當然,胡子還是正常刮的,他還沒到喜歡蓄胡子的年紀。
他開始放下心里的戒備,欣賞這個異世界的魅力。
每天日出的巍美壯麗。
陽光灑在神秘湖冰面上的唯美華妝。
杉樹叢叢立立的波瀾壯闊。
心態還真就有了不一樣的轉變。
原本的方寒,因為孤獨的逼迫,后期的他已經開始有語言障礙。
他不想說話,時間久了,差點忘記怎么說話了。
人的情緒也顯得格外敏感,上一秒還好好的,下一秒莫名悲觀。
現在好了,話正常了,人也開朗了,隨著身體體質的進步,他也開始擺脫“隱士”,開始向“高人”進階了。
只是有點副作用,比如,突然喜歡拽文,以及,有點想蓄胡子,然后擼兩把的沖動。
第476天。
方寒已經在這里度過了一年了。
第365天過去的時候,其實方寒并沒有感覺。
在這里,時間的意義除了早上那一個勾之外,并沒有多重要。
方寒是在過了一個月后,才發現,自己居然已經過了一年了,而且,自己也沒做個紀念。
但是,方寒現在大變的心態已經十分隨和了,既然忘了,那就補過唄,而且還得有點意義。
于是,方寒花了2個月的時間,在屋子的戰斗平臺邊上又做了一個平臺。
這次平臺上,方寒用木頭加上獸皮扎成了一座小平頂屋。
用剩余的釘子將狼皮和鹿皮有規律的釘在木架上,四周還用木頭做加固支撐,防止被暴風雪吹散。
將熊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