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宴期間。
賈詡說道:“曹操在兗州的數十萬軍,都不是精銳。只是他留在兗州與主公周旋所用,企圖拖延時間,等劉備來援,順便...重創(chuàng)主公。主公要叮囑前線的將士,切莫以常理判斷敵情,恐曹操出奇制勝。”
“難怪啊...。”
袁熙想了起來。曹操留在兗州的將士,確實沒有多少精銳,也從不打大仗。唯一一次與審配交鋒,還是以十萬大軍為餌,引入埋伏。
可見曹操自己也知道,他在兗州的軍隊,不是河北軍的對手。
袁熙問:“不知曹操的精銳,現在何處?”
賈詡道:“荊襄九郡、及關中之地,仍有二十萬大軍,可稱為為精銳。隨曹仁進入并州的十五萬將士,也可稱為精銳,還是最忠于曹操的精銳。所以在下不建議給他們發(fā)放武器,便是考慮于此。”
袁熙相信賈詡所言屬實,舉起酒樽:“多謝先生賜教,請滿飲此樽。”
“謝主公賜酒。”
賈詡一飲而盡。
高覽拱手道:“稟主公,若曹操在兗州之兵是虛,那他早已打算舍棄兗州、豫州。而后舉關中、荊襄之兵,圖后發(fā)制人。”
賈詡道:“高覽將軍說的是,這正是曹操之謀。”
“是曹操之謀,還是先生之謀?”袁熙笑著問。
“呃...。”賈詡如實道:“是在下與司馬懿所制定的策略。一者,出兵十五萬奪取并州,向冀幽進兵,企圖逼迫主公向河北回撤。二者,將全部精銳調往荊襄、關中,儲備力量,圖后發(fā)制人。三者,率領所有弱旅,依靠前線所修建的工事,抵御河北軍,拖延時間,待劉玄德到來,再給河北軍以重創(chuàng)。”
袁熙道:“先生此計,更古未有。如若先生不講出來,我永遠不會猜到。”
“敢問主公,劉備的大軍可過了渭河?”賈詡十分擔心。劉備手握三十萬雄兵,一旦與曹操會師,在中原的兵力將勝過河北軍。
這樣袁熙想取勝,將愈發(fā)艱難。
“已經過了渭河。”
“這...姜維呢?”賈詡急問。
“姜維去取西涼了。”
“他為何去取西涼啊...。”賈詡說道:“西涼乃貧瘠之地,遠在西北。既無糧草,又無兵士,更無戰(zhàn)略之必要。取西涼耗時耗力,卻于大局無益。何不召回姜維,渡渭河、進武關,縱使不能奪取長安之要地,也當拖住曹操關中精銳。”
袁熙猶豫片刻,說道:“文和所言極是。只是姜維已經去取西涼,我前日接到消息,他已經攻取了隴西三郡,正往金城發(fā)兵。若此時招他回來,恐有不妥。還是讓他繼續(xù)取西涼,斷曹操退路,不是很好嗎。”
“是。”
賈詡并沒有與袁熙爭辨。
因為袁熙實力強勁,沒有姜維的幾萬人,同樣能建立大功。
“不知主公下一步作何打算?”賈詡問。
“令郝昭收復并州全境。我親自率軍趕回前線,與曹操決一雌雄。”袁熙道。
“如此甚好。”賈詡點頭。
郝昭起身道:“末將遵命。”
...............
時下曹操和劉備的大軍都已經出現,唯有江東孫權還未有動靜。然并州之役,攪的天翻地覆,已經調走五萬余兵馬。孫權得知后,認為時機已經成熟。他找來周瑜問計。
周瑜早就盼望著出兵,便說道:“稟主公,袁軍與曹軍在淮南交戰(zhàn),爭奪揚州。如若我從歷陽出兵,可輕易奪取合肥,之后逼近壽春,奪于禁根基。此螳螂捕蟬黃雀在后,不僅能相助曹操,更能奪取揚州。”
“恭謹可有把握?”孫權自知兵少,心生猶豫。
“請主公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