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下卻像蒼巖上的青松一樣磊落俊挺,干凈清爽得似乎將所有陰霾都隔絕在身外。他就是馬周!李世民的眼睛亮了亮,這果然是我要的人才!“馬周,朕,等你很久了!”
當天晚上,兩儀殿的燈火亮了一夜,李世民把馬周的兩篇疏反復看了不下數十遍,當然,一邊看一邊還與作者馬周討論著。
“成立農部這個設想很不錯,自貞觀元年山東大旱之事后,朕便發現其實天災未必不可抗,若是早有專門的部門去研究和推廣這些技術,百姓不知可少受多少災殃。只是新成立一部,吏員選配物資調撥都大費周章,且此前從無先例,所派官員難免有無處下手之感,一時之間恐怕急不可得。”李世民目光如炬地盯著馬周,拋出了自己的問題。
馬周胸有成竹道:“其實不必另外成立農部,目前九寺中有司農寺,本來掌管國庫收支、糧食倉廩、京官俸祿及谷物貨幣等,現在其職能基本已被民部取代,漸成擺設。陛下不如將農事之責交還司農寺,主管研究及推廣農技,并定期丈量全國土地,核定各地耕作人口,按國家經濟計劃制定宏觀耕作計劃,其中丈量土地可與虞部合作完成,人口數據則可由民部。”
李世民連連點頭道:“好,非常好!這樣既可以最大化地避免成立新部門的阻力,快速讓部門發揮效用,也使司農寺重新有了作用。不過,丈量土地、核查人口,這可都是工程浩大的大事,只能慢慢來,就從成立研究部門開始吧,朕會在全國范圍內廣選擅長農技之人,選拔其中最優者充入司農寺研究所,其余優者可學你在利州所設培訓班,在各自縣鄉開課傳授。”
馬周頷首道:“正可如此!”
李世民笑了笑,似是隨意道:“只是現在的司農卿未必再適合擔任此職,你看誰合適呢?”
馬周笑道:“臣一直在鄉野,對朝中眾位大臣并無所知,怎能為陛下謀劃人選。不過依臣看來,所選之人最要緊是踏實勤勉,不懼辛勞,同時最好能對農事有所了解。”
李世民哈哈笑道:“這樣的人可難找啊!不過所幸眼前倒有一個!”
馬周愣了愣,方才意識到李世民在說他,忙擺手道:“陛下不可!臣萬萬難擔此任!司農卿乃是三品大員,臣不過八品小吏,如何能一步登天!”
李世民身子略向前傾,嘴角帶笑道:“怎么?難道你認為你的才能就應該擔任八品小吏?”
馬周正色道:“陛下對臣的信任和厚愛,臣肝腦涂地也難報答,但正因如此,臣更萬萬不能擔任此任。一位三品要員,尤其是新司農卿這樣需要與各方打交道的實權部門長官,除了才能之外,與朝中各部眾臣的關系也尤為重要。臣不說自身品秩低微難以服眾,初來乍到更是無一人相識,對眾位臣工的能力、品性、行事風格一無所知,這種情況下讓臣去辦事,豈不是事倍功半?甚至弄巧成拙也未可知。為大事計,臣絕不能出任此職。”
李世民看著馬周點點頭,面上露出一絲由衷的笑意,道:“好!”
馬周忙拱手道:“謝陛下!”
李世民呵呵一笑:“別人都是因為朕封官謝恩,你倒正相反!”
馬周也呵呵一笑道:“別人得官,臣辭官,都是為了效力陛下,效力大唐。”
李世民微微頷首,眼中又是一道亮光閃過,手指輕輕點了點案幾,忽道:“朕讓你做監察御史,你可愿意?”
監察御史也還是個八品,不過這個八品可厲害得緊,品秩雖低,權限卻很廣,“掌分察百僚,巡按州縣,獄訟、軍戎、祭祀、營作、太府出納皆蒞焉;知朝堂左右廂及百司綱目”。
李世民讓馬周擔任監察御史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讓他盡快地熟悉朝堂。馬周怎能不明白此中深意,當下深深伏倒在地:“臣當誓死效力!”
李世民站起身,走過去將他扶起,馬周眼眸中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