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不了的那個就只能留在家里了,如何?”
“好,就這么辦。”還是蘇云澈第一個響應,蘇云帆只是笑了笑,但目光卻很堅定。
七日之后的清晨,太陽才剛剛露頭,宛城東門口就駛出來一行人。
為首的是個中年人,騎在馬上,丹鳳眼,面色沉凝。
他身后跟著兩個騎馬的少年,左邊那個一臉的沉穩,俊俏的面龐上帶著淡淡的笑意。
右邊那個卻左顧右盼,東張西望的,似乎對一切都好奇的不得了,他還時不時湊到左邊的少年身邊說著什么。
嘰嘰喳喳之間,少年人特有的意氣風發就表露無遺了。
跟在他們后面的是三輛馬車,最靠前的那輛車里坐著兩位少女。
這就是蘇家一行人了,今日就是他們出門去安城的日子。
安城離宛城說不上遠,騎馬三日能跑一個來回,坐馬車的話大概三四日也就到了。
一路風餐露宿自不必說,三日之后,安城的西門口得得得的過來了幾匹馬,后面跟著三輛馬車。
蘇千曉撩開一點車窗簾,往外看了一眼。
安城終于到了。
與宛城有些不同,這安城的城門口更寬闊,把守城門的衛兵也多了好幾個。
只是他們的面色雖然嚴肅,但整體看來卻并沒有什么特別緊張的氣氛。
他們交了路引很順利的就進了城。
城內街面是青石鋪就,干凈整潔,隨便馬兒怎么跑也不會像城外那樣揚起漫天的灰塵。
蘇千曉雖然端坐在馬車里,但透過車簾的縫隙也將外頭的街景看了個大概。
這安城足足比他們宛城要繁華一倍,街道上行人如織,騎馬的,坐車的,坐轎的,步行的都有。
另外還有挑擔的,沿街叫賣的,人流川流不息,各種聲音此起彼伏交相呼應,好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街道兩旁的店鋪也鱗次櫛比,客人進進出出,幾乎沒有一家是門庭冷落的。
蘇千曉心里默默嘆息一句,這安城可真繁華啊。
這樣一想,她對靖國來犯的事情就有了一絲難以言說的感受。
梁國和靖國隔海相望,兩國之間已經和平了足有三十幾年了,這一回,靖國卻為何突然要主動挑起戰亂,讓大軍跨海而來呢?
萬事有果就有因,她有些想不明白。
朝廷上的那些事她一個綢緞莊的大小姐自然是不知道的,但梁國和靖國都不是小國,怎么說打起來就要打起來了呢?
上一世逃難的時候,其他人都說是因為他們梁國重文輕武,官僚,軍隊太弱才導致與靖國大軍一觸就潰敗千里的。
但是現在想來,蘇千曉心中一直有一個疑問。
梁國這樣的情況也不是一日兩日了,從上一任皇帝開始到現在足有近二十年了。
靖國不早不晚,卻為何要選這個時候來入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