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了老家,把玫瑰椅用軟尺量了各種數據,然后全方位拍照,發給微信上新加的朋友。
長61x寬47x座高50x通高85,樣式中規中矩。
唐行之自己查的,如果是圓腿,那多半是明朝的東西,如果是方腿,就是清朝的。他這東西是清朝的。
但家具老物件價值還要看材質,唐行之現在判斷不出來,照片發過去后對方說過一陣到綠城談生意,到時候幫他看看。
接著唐行之去村里那個養豬大戶的豬場查看。
按照國家現在的規定,離水源500米內是不給養的,要知道唐行之出門大概100米就到河邊,500米就到公社……
這么一看,養豬場還是蠻遠的。
養殖業的投入可大可小。
小的話搞個塑料棚,冬天就不抗凍,包括他們桂地冬天也扛不住,適合只做育肥用。
大的話搞水泥磚石結構,南方的養殖場不需要搞太麻煩的保溫層,而且用料多少也要看個人情況。
村里養豬的大叔名字叫做“壯”,一米七的個頭。
唐行之記憶里,這大叔只是五十歲出頭,頭發很黑,皮膚也未見衰老,人甚至因常年勞動很壯實,整體呈現一種很年輕的狀態。
但這會兒再見到人,他頭發已經白了一半,人可能瘦了30斤,和記憶里的形象完全不同。
“叔,你怎么突然這么?”
“沒什么,人生就這樣,有時候運氣好,有時候運氣不好,只是這次對我打擊過頭了?!眽咽鍩o所謂的說。
壯叔在他們村也是個傳奇,早些年去粵省開理發店,這可是當時一門極好的生意。然后他是什么賺錢做什么,都是合法生意。
生意合法成本就高,比如這一次,豬死了是有補貼的,只是補貼的肯定不夠。他們這有些心黑心爛的人不但不配合處理死豬,甚至還悄悄建冷凍室,收購死豬,意圖發財。雖說這些人被抓了,但唐行之之前半年沒敢吃豬肉。
壯叔人老實,認了這次賠本。而且他比較倒霉的是前幾年加大投資,搞了不錯的水泥火磚養殖場,前后投資場地花了60萬。再加上400頭豬全軍覆沒,意志力不夠的人可能就尋短見了。
帶著唐行之來到了豬場。
豬場總面積4畝地,本來是2畝的,擴建了。
有一半已經蓋好了四面墻,后墻、前墻、山墻都做了加厚處理,而且門窗全都搞得很好。
還有一半整平了地面,只做了最外邊的圍墻,圍墻還只有1米5高,內部是用鋼管做柵欄隔開,看得出是壯叔自己的手藝。
產床、保育床、住房、沼氣池……結構很科學合理。
“那幾年行情越來越不好,我后邊就想做母豬的繁育。在保溫好的房間里安裝那種固定母豬活動范圍的大鐵籠,將來生下小豬就放這邊養一陣,賣給想養豬的人……結果……唉?!眽咽鍑@了口氣。
唐行之能夠理解這一切。
最初養豬賺錢,不在于養豬本身,在于養豬的人少,一斤菜市場賣20塊,誰養都賺錢。
中期干的人多,那就沒什么利潤了。許多人做事沒那么多計劃,覺得別人行自己也行,然后投入了轟轟烈烈的創業中,最后犧牲了自己,紅火了行業。在這個時期,農村養殖業賣種苗,城市里搞品牌拉人加盟,是最穩當的。利潤是自己的,風險是別人的。
如果沒有非洲豬瘟,估計壯叔能再賺幾年,但世事難預料。
唐行之看了一會兒,說“全租下來多少錢?”
“電話里我沒問清楚,你要養豬?現在豬周期可是不利的?!?
豬周期就是重復循環“價高傷民”和“價賤傷農”這個過程,任何生意都會有這樣的周期,生意有賺有賠。把握到這個周期的,就可以賺這個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