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去看看。”
“洋洋,買什么呀,都剛吃了飯。”長輩們自然是讓孩子們少花錢。
可是今天人來這么一大堆,又請假又花錢,來了就是給你面子。
相應的,這兒來了賣吃的,怎么著也得給人買點。
于是周洋沒答應,帶著大姐家的兩個兒子,大表姐的兩個,一塊下樓去買糖墩。
糖墩這個東西,一般都是哪里熱鬧哪里去。
像是周洋訂婚,也算是附近熱鬧的地方了,賣糖墩的,那比警犬的鼻子還靈通,立刻跑了過來。
周洋來到樓下的時候,弟弟周星已經帶著幾個發小開始擲骰子了。
“六猴,六猴,六猴”。圍觀的人們半蹲著,把周星和賣糖墩的老頭圍起來。
如果一般人聽到六猴,肯定聽不懂是在干嘛。
可是在周洋老家這邊,一說眼猴,二猴,三猴,四猴,五猴,六猴,豹子,就會明白這是在擲骰子。
擲骰子,也叫擲猴子。
其實,猴子本是骰子,“骰”的讀音為“頭”,和“猴”的韻母相同,可能是因為“骰”字難認,人們就只好聽口傳,而在口傳的過程中發生了訛錯,然后就把“骰”誤作“猴”了
骰子相傳是三國時代曹操的兒子曹植發明的,初時是用玉石做材料,人工磨成四方形,只有兩面有點數,即一點和六點,名字也不叫骰子,叫'一名',也叫'猴子'\'投子'或色子。
后來,隨著文化文字習俗的變遷,這個名字就成了現在的學名骰子,俗名猴子。
因為這種骰子很難扔出來豹子,所以人們一般都會嚷嚷六猴。
六猴基本上就是最大的了。
周洋看著,周星今天點數不咋滴,扔了幾把都被莊家也就是賣糖墩的給贏了。
“還有一根吧?你是自己吃還是接著?”莊家在地上拿木塊劃了幾道線,上面記著裝莊家和周星他倆人之間有多少帳。
一道線就是一根糖墩的錢,也就是兩塊。
因為都是附近村的人,誰也不差那么幾塊錢,所以也都不怕賴賬。
周星知道還有一次機會,于是很慎重的又扔了一把。“六猴六猴六猴。”
鐺鐺鐺,骰子落定,是兩個三一個六。
如果莊家也是兩個三,那么就看他是不是六。
如果莊家是兩個三一個六,那么也是它贏,因為同等的點莊家贏。
當然了,如果莊家扔出來兩個四,哪怕他最后一個點是一也是他贏。
“該你了。”周星有點期待,因為賭博這個東西運氣占很大一部分,或者說這玩意兒純屬運氣。
賣糖堆的老頭拿起骰子往碗里一扔,當當當,竟然是兩個五。
這就沒說的了,都知道,就是莊家贏。
把地上的線劃走,賣糖墩的老頭問道。“還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