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不是上大學,早點結婚早點穩(wěn)定。”老嬸倒是著急。
不過也實話,不上學了,還不結婚那干什么?
早點結婚,也能讓一個人早點成熟。
婚姻是一種責任,當你沒結婚的時候,你沒有這種責任,你想不到這種責任。
可是在你結婚以后你就會明白,原來婚姻是一種責任,他鞭策著你,讓你不斷的前行。
當你結婚以后,你要為這個家庭負責,要為老婆孩子負責,他們所有的一切都來自于你。
周洋看老嬸都這么說了,那還能咋樣?
想了想自己弟妹,現在應該不是15就是16,好像這么早結婚,人家父母也不愿意吧?
嘴上答應可周洋卻沒有任何動作,在他心里,周星的老婆必須得是上輩子的那個弟妹。
不過他也很感慨,作為人類這一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幾件事之一,很多人為了結婚是傾蕩產,甚至負債累累。
作為一個農村人,他太明白,在農村的結婚是有多么的困難。
別的不說,光是一個彩禮就難倒了千萬人。
說千萬人可能有點少,得說幾億人。
除了那些家里有錢的,條件一般般的,幾乎都得需要負債才行。
很多人在城里買樓房,首付個十幾20萬,然后背下一輩子的貸款。
等你退休了,貸款還完了,也沒有再去任何游玩瀟灑的時間了。
作為一個普通人,周洋覺得這太不公平了。
這個房子應該是國家或者社會的一種基礎,普通人應該免費發(fā)放,并且不收任何的錢。
當然了,這種房子是作為一種國家或者社會的福利,只針對國家公民。
其他的房子,比如別墅之類的,或者地段好的房子,可以作為商品房進行投資或者保值。
結婚的話,男方需要福彩,也算是對女方辛辛苦苦把女孩撫養(yǎng)成人的一種補償。
沒有養(yǎng)過女孩兒的,可能永遠不會明白一個女孩從出生到養(yǎng)大成人,需要花費多少錢。
這錢該花也必須花,畢竟是自己的孩子。
但是男方就一分錢不花的把女孩娶到家里,那女方家里是不是賠大發(fā)了?
這叫賠了女兒還折兵啊。
一些不開明的家庭,絕對是再也不會生女兒,因為越生越賠錢。
周洋不贊成法生女兒當成一種生意,但任何事情的基礎都是經濟。
這就和養(yǎng)豬一樣,辛辛苦苦養(yǎng)大了,突然別人有一天說我要抱走了,一分錢不給。
養(yǎng)豬人是一種什么樣的想法?那絕對是痛不欲生啊!
但是相反,如果你給他一筆可觀的報酬,他會覺得養(yǎng)女兒還真挺好。
雖然說的現實,可現實比這個還現實。
在周洋看來,一個國家和社會,他需要的是調節(jié)和引導。
不過這都是感慨和一家之言,別人能聽進去那就最好,聽不進去他也不會爭論什么。
在他感慨的時候,葬禮已經來到了最后一天。
隨著總管念完祭文,孝子們一人鏟了一鐵鍬土,忙活人們開始添墳。
而完事以后,就是忙活人們吃飯的時候了。
“大家辛苦了,我給大伙倒個酒。”孝子才剛13歲,好在他上面是三個姐。
其中老三比周洋大兩歲,她的衣服穿不了,經常會給周洋。
那會周洋父親和這個孝子的父親也算是本門兄弟。
他母親,是周洋大姑父的堂妹。
兩邊都是親戚,所以衣服舊了,小了,都會拿給周洋。
看著年紀才十三的孝子,周洋也是有點可憐。“太小了。”
“嗨,誰也沒辦法,突發(fā)腦溢血治都沒法治,這都不是花錢的事兒。”周金虎也和周洋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