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呂不韋,秦始皇稱其為仲父,就好似,齊桓公叫管仲為仲父。
可呂不韋,卻是讓他失望了。
許久后,秦始皇轉身離去。
不久之后,呂不韋罷官。
又是不久后,呂不韋自殺。
…………
項羽暗中,觀察著這位千古一帝。
秦始皇與隋文帝,似乎相似至極,都是極端驕傲而自律。
他們不是圣人,也會犯錯誤,也會暴躁,也會有狂妄自大的一面,可在犯錯誤后能快速改正錯誤。
可又有不同。
秦始皇出生貴族,哪怕是在趙國早年當質子,也都是接觸的貴族,不知民間疾苦;隋文帝雖然是貴二代,可早年在寺廟生活,接觸過民間疾苦。
然而他們都是相似的,二世而亡。
……
時間流逝著,項羽漸漸長大。
“扶蘇,寡人考較一下你,何為民弱國強,國強民弱!”
翻閱著竹簡,秦始皇考問道。
項羽思索道:“因為資源是有限的,留給國家的多,百姓必然少;留給百姓少的,國家必然多。故而商君說了,有馭民五術,弱民、貧民,辱民、疲民、愚民。”
“弱民,就是讓百姓弱小,百姓若是變得強大,手中有了刀劍,必然有作奸犯科之心。正所謂心懷利刃,殺心四起。故而要禁弩,禁刀,有尤其要禁甲。對武器進行嚴格管理!”
“貧民,就是讓百姓們處在半溫飽狀態,永遠不要讓百姓進入溫飽當中,進入小康當中,正所謂鷹飽則飛,百姓也是如此。當百姓進入溫飽當中,進入小康狀態,會失去發展的動力。故而為了社會發展,要高物價,高房價,正所謂高房價有利于年輕人奮斗,高房價有利于窮人!”
“辱民,先給予侮辱,再給予其尊敬。幸福不是因為生活好,而是看到別人比自己更不幸。先是給予侮辱,在給予賞賜,百姓富會感激。先給予恩賜,在給予懲罰,百姓會怨恨!故而給予臣子獎勵前,要給予敲打。”
“疲民,就是讓百姓們進行九九六,九九七,不斷忙碌,不得休息。這樣多數百姓壽命不長,可減少老人數量,減少社會負擔。同時不斷忙碌著,沒有時間思考,沒有時間誹謗君王,詛咒朝廷。正所謂無事生非,田間的老農忙于種地,沒有時間指責君王過錯,朝廷過錯。唯有吃飽飯沒事干,閑暇時間眾多的儒生才肆意誹謗君王!”
“至于愚民,不是讓百姓變得愚蠢,而是讓百姓不去獨立思考,多聽朝廷話,”
項羽開口說道,滿滿的私貨。
有私貨不要緊,關鍵是有道理。
商君書當中,滿滿的私貨,很多人嘴上罵著商君書何其惡毒,可扭頭就是學習不斷。因為不學習,早就被淘汰了。
商君書,再過兩千年依舊不過時。
秦始皇聽著,也是暗自點頭道:“商君書,你可背誦!”
項羽說道:“早已倒背如流。”
“這一卷韓非子,比商君書還寫得好!”秦始皇遞過一卷竹簡。
項羽接過來,翻閱道:“不怎么樣!”
秦始皇樂意道:“難道,寫得不好嗎?”
項羽說道:“不是不好,而是太好了。”
“太好了,難道不好嗎?”秦始皇說道。
項羽嘆息道:“大道有缺,無暇必毀,完美的必然無法長存。上古時代,有人制定了一條律法,名為一條鞭法。”
說著,具體說了一條鞭法的具體過程,還有好處,還有弊端等等。
項羽說道:“好似我秦國的法律,好不好,絕對好,即便是兩千年后,也是先進的制度,也是先進的律法,可最大的缺點,就是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