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值得現(xiàn)代人學習的,看病不叫看病,叫看醫(yī)生。
老婦人回答“哪里喲,是我來看醫(yī)生。”
茍媽媽開口“大姐哪里不舒服,我是醫(yī)生說我可能是什么糖尿病。”
老婦人興奮的回答“好巧啊,我也是。”
那感覺就好像,街上遇上熟人。
“姐,你來逛街呀?”
“妹呀,不是呢,出來找飯館吃飯。”
“哎呀,真巧,我也是來吃飯的!”
茍媽媽忙說“那你都是些什么癥狀?”
茍小蘇附在林小娟耳邊“媽媽,你看,奶奶都會用癥狀這個詞了。”
……
醫(yī)院外面快餐店眾多,但是看上去衛(wèi)生情況都不是很好,茍書寒也顧不得那么多,挑選了一家看上去干凈一些的煲仔飯店子,點了四份。
天有點冷,茍書寒掃碼付了款,然后找了一張空桌椅坐著等待。
幾分鐘之后,來了一名漢子,他點好了餐,一屁股坐在茍書寒對面。
很爽朗的一個笑容“這沒人坐吧?”
茍書寒正在低頭看手機,抬頭禮貌回答“沒有。”
漢子回了個笑容。
茍書寒也回了個笑容,然后繼續(xù)等待。
煲仔飯的速度比較快,很快茍書寒點好的四份很快打包好了。
茍書寒提著餐盒快步向醫(yī)院走去。
茍書寒回到急診科老媽身邊的時候,她已經(jīng)跟老婦人聊得很熟了。
茍書寒掃視一圈也沒看見有哪里方便吃飯的,干脆就決定坐在原位開吃。
茍書寒招呼媽媽妻子孩子“吃飯了。”
茍媽媽將老婦人介紹給茍書寒“這是花姨,花姐這是我兒子,小寒。”
茍書寒打招呼“花姨好,你吃晚飯了沒有?”
花姨回答“還沒有呢,我兒出去買飯去了。”
茍書寒說“我這只打了四份飯,要不我們勻一點給你,別餓著了。”
花姨說“不用不用,我兒比你還先出去,應該馬上回來了,你們吃吧,別太客氣了。”
茍書寒也沒客氣,將飯一份份打開,遞到家人手里。
飯香引起旁邊坐著的幾人的關注,有位老大爺問“小伙子,這飯多少錢一份啊?”
茍書寒才想起,要看下時間,于是看了下時間,8點過3分。
茍書寒看完時間回答“八點過三分了——哦,不對,一份煲仔飯25塊錢左右,就在大門口外面。”
老大爺沒接話,茍書寒樂得清凈繼續(xù)吃。
茍媽媽則吃一口就跟花姨聊幾句。
飯吃了沒幾口,花姨的兒子提著飯來了。
花姨的兒子就是茍書寒在煲仔飯店子里遇見的那名漢子。
漢子走到花姐跟前。
花姐熱情的介紹“這是我兒子張剛,這是小寒,這是他媽媽跟老婆孩子。”
張剛爽朗的一笑“剛在外面碰見,真是巧啊。”
茍書寒含著一口飯,含糊不清的說“無巧不吃飯,你媽媽可餓著了,趕緊吃吧。”
張剛是個孝順的孩子,把把飯給自己媽媽打開,筷子也遞上,又看了時間,才開始吃飯。
兩家人邊吃飯邊聊天。
茍書寒沒想到,原來除了火車上面可以讓陌生人放開一切隔閡,聊個暢快之外,原來醫(yī)院這個地方,也可以讓陌生人熟絡得這么快。
兩家人吃晚飯又閑聊了一會,家長里短,天南海北,古往今來,雞毛蒜皮。
過了一陣子來了一對中年夫妻,男子腳上受了傷,站在那里等叫號,茍書寒還沒有來得及開口,張剛先開口了“那位大哥,坐我這里來,來來來。”
男子的老婆感謝,扶著自己老公走了過來。
茍書寒見狀也就把自己座位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