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永福苦笑了一下,忍不住搖搖頭,和袁朗道“袁哥,你不知道我們村的情況,我們村,過得太苦了。”
安永福的語氣低沉“你們這邊,庭院經(jīng)濟什么的,在農(nóng)村都特別普及,家家戶戶多多少少都有存款,時不時飯桌上還能吃點肉,可是我們那邊……”
安永福看看水旺,見水旺也情緒低沉,便接著道“我這一輩的,基本上還上過小學,可是我叔叔那一輩,普遍沒有上過學,也沒出過省,去過最遠的地方就我們寧夏的首府銀川,都沒去過幾次,他們只相信守著自己家里那一畝三分地才能過好日子,只不過,那邊雨又下的少,土地灌溉基本依靠機井和揚水站,沒有機井,沒有揚水站,那就真真要求老天爺開恩了。”
“一天三餐,主食全部是土豆,他們的日子,過得太苦了。”
說著,安永福和袁朗解釋道“所以啊,我這個養(yǎng)殖場,才稍微有了點成績,就迫不及待想拉著村里大家和我一起干,多的不說,最起碼,能讓家里的伙食得到改善,這也算我功德圓滿了。”
“至于說,帶領(lǐng)村里大家一起致富,這段時間里肯定是不可能做到的,政府用了那么久都沒有成功,沒道理我開個公司辦個廠子就能做到。”
聽完安永福的話,袁朗沉默了,不經(jīng)他人苦,不勸他人善,他以一個成功商人的身份,和安永福說那些為商之道,自然沒什么毛病,可是,也正如安永福所說,情況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閩寧村那邊已經(jīng)苦到三餐都是問題的地步,而安永福建立養(yǎng)殖基地,讓村民看到利益,然后再鼓勵村民養(yǎng)殖,自己二次收購,這樣的經(jīng)營模式,反而沒什么毛病了。
溫飽問題才解決,就想著致富,顯然步子邁的太大,那邊,大概也只能像安永福這樣,一小步,一小步的試探著來了。
“不好意思啊,老弟,是我太武斷,目光短淺了。”
到底是當過兵的人,在意識到自己理解錯之后,袁朗立刻向安永福道歉,而安永福也笑著擺擺手。
“袁哥哪里話,您說的這些,雖然不適合我們金灘村目前的情況,但是對我也有很大幫助啊,最起碼,您讓我想明白了,我以后的路應(yīng)該怎么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