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王安擦了擦眼角的淚,又看了看泰昌帝朱常洛已經被整理好的遺容,一步步向外走去。
“皇上馭龍賓天了!”
一聲響亮尖銳的聲音響徹夜空。
門外的大臣們,疾步走進了暖閣。跪倒在地上痛哭流涕。
“國不可一日無君,請殿下早日入繼大統。”
首輔方從哲對著朱由校高聲呼道。
“請殿下早日入繼大統。”
緊隨其后,內閣六部,英國公以及錦衣衛全部跪拜在地上,對著朱由校高呼。
就這樣,大明王朝,一個新的皇帝在另一個皇帝的遺體前,接受了群臣跪拜。
“咚,咚,咚”沉悶的喪鐘在北京城上空響徹。
伴隨著鐘聲,東升的旭日利劍般刺破了最后的黑暗。
沒有李選侍的阻撓,朱由校的強勢崛起。歷史上本該發生的‘移宮案’,在這個時空下并沒有發生。
文華殿中,朱由校坐在龍椅旁搬來的椅子上。三辭三讓之后,定下日期于九月初六登基。
大學士劉一璟躬身上前,手捧一個木匣,說道。
“殿下,大行皇帝遺詔臣等已擬好,請殿下過目。”
辰時便要向天下宣讀遺詔,現在距離辰時已經不遠。劉一璟才堪堪拿出遺詔,時間選的不可謂不妙。
韓爌,周嘉謨等人凝神靜聽,偷偷觀察著朱由校的表情。方從哲等人卻暗暗嘆了口氣。
“遺詔?什么遺詔?父皇臨終前已讓孤擬好了呀。”
朱由校裝出一副懵懂的樣子。說著,也從袖子里拿出了一個木匣。
“殿下!這不合規矩!”劉一璟當場就急了。
“什么規矩?”
“這”劉一璟遲疑了一下,繼續說道“歷代先皇歸天,都是由內閣匯同百官商議而定。”
“笑話!”朱由校站起身來,掃了一眼群臣,憤怒的說道“既是遺詔,大行皇帝臨終前親口所立難道不做數?”
“這”本來有幾個也要站出來跟朱由校爭論的大臣有了有些遲疑。
“好了。馬上就到辰時了,繼續商議下邊的吧。”
朱由校快刀斬亂麻,沒有給他們任何機會。
方從哲等三黨人士,心領神會。接下來的商議進行的異常順利,仿佛安排好了一般。
朱常洛廟號為光宗。
新皇年號為天啟。
差一刻辰時,兩側掖門開了。
文臣以首輔方從哲為首,武臣以英國公張維賢為首。以東文西武的規矩恭立在兩側,等候朱由校宣讀遺詔。
人群中,劉一璟再次摸了摸袖中的木匣,滿臉愁苦。
兩個身穿黑色孝服的小太監,各拿一條長鞭。掄圓了,在空中脆響。
伴隨著鞭響,四隊身穿孝服的大漢將軍,手持白幡,騎著戰馬緩緩行來。再后邊,已經被白紙糊上的羅蓋,大傘,提燈。再后邊,掛著孝布的巨大御攆被七十二個身穿孝服的太監扛著。最后是御林軍,錦衣衛。
緩緩向午門前進。
距離午門還有一段距離的時候,御攆停了下來。
朱由校緩緩的從中走了出來。
群臣在首輔的帶領下,跪拜下來,山呼萬歲。
看著這莊嚴的一幕,饒是朱由校早有心理準備,也不免有些緊張。
朱由校一步步向前走著。穿過午門,向文華殿走去。(萬歷三大殿燒毀,皇極殿已不能用)
眾臣跟在儀駕后邊。在文華殿前站定。
王安面向眾臣,展開手中的黃娟,高喊道“宣讀大行皇帝遺詔!”
殿前,所有人全部跪倒,恭聽圣訓。
“朕繼位以來,國事蜩螗。本惟立志革新是務。只緣多病,振興無望,每一追思,惟增愧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