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慎行最近幾日脾氣格外的差。
家里的妻妾和下人,禮部的下屬全都遭了殃,時常因為一點小事,便迎來孫慎行的破口大罵。
當然是因為入閣了。
以為孫慎行不想入內閣行事嗎?如果有機會誰不想。
入閣的正常渠道本來是先入了翰林院,然后慢慢熬到禮部尚書之職。
可以這么說,在明朝,禮部尚書之職基本已經是進入內閣的一塊跳板了,一般人在這個位置上都不會待太久,下一步便是順利的進入內閣。
幾個月前,前任禮部尚書孫如游,本來是很有希望以正常渠道入閣的,結果光宗皇帝中旨讓其入閣,這一下可幫了倒忙了。
要知道,在明朝皇帝的中旨有時候對于官員們是不好使的,尤其是中旨擢升某人的時候。
哪怕皇帝敢下這樣的中旨,官員也不敢接,否則迎來的就是文官集團的集體排斥。
結果已經看到了,孫如游只好辭呈歸家。
這才有了孫慎行接任的機會。
在孫慎行看來成為了禮部尚書后,進入內閣只是早晚的事。可是最終等來的卻是徐光啟和周永春這兩個小輩率先入閣了。
要知道,在大明的官場上論資排輩的風氣一直都特別盛行。
周永春是哪一年的進士呢,萬歷二十九年的進士,還是三甲六十九名,連翰林院都沒有進去過。
徐光啟呢,更晚,是萬歷三十二年的進士,三甲五十二名,同樣也沒有進入過翰林院。
再看看孫慎行,萬歷二十三年的進士,還是當年那一科的探花,入了翰林院不說,還升任了禮部尚書,從資歷上來說,是進入內閣的最佳人選。
可是最后卻讓兩個小輩捷足先登了,最要命的是孫慎行覺得劉一璟和韓爌屁股已經坐歪了,這樣的事情竟然也同意。
只換來了袁可立和李邦華被重用的結果,完全沒有考慮過自己的利益。
當這一消息傳來的時候,孫慎行恨得真是牙根癢癢。
之后的行為就好理解了,孫慎行不斷的游說眾人反對陛下為宦官們修建養老住宅區,還有另外一個意思,那就是自立。
在這次游說中,無論結果最終成功與否,都已經確立了他做為領頭人的地位。
孫慎行已經很清楚的認識到,靠別人不如靠自己,哪怕和他同樣是志同道合的東林人士,也有出賣的他一天。
禮部中,孫慎行因為一些小問題正在對著其中一個主事破口大罵的時候,卻聽到一個爽朗的聲音出現了。
“孫兄,何事如此大動肝火啊?”
孫慎行一看,內閣大學士韓爌笑瞇瞇的走了進來。
對于韓爌,孫慎行和他私交還算可以,對其有些了解,此人典型的老好人一個,誰也不想得罪,屬于和稀泥類型的,東林黨里的溫和派。
這或許也是陛下把他留在內閣的原因,讓他在東林和陛下之間做一個緩沖地帶。
再怎么著,也不能沖韓爌發脾氣啊,孫慎行搖了搖頭,苦笑道。
“老夫也只能自己生悶氣了,不知虞臣今日前來有何要事啊?”
韓爌笑笑,坐下來。他自然知道孫慎行為何生悶氣了,其實,這事放誰身上誰都生氣。
但還是勸說道。
“孫兄,葉進卿(葉向高)不日便會到達京城,到時,首輔之位自然非他莫屬,你現在爭的有些為時過早了吧。”
孫慎行仔細打量了幾眼韓爌,明白了他今天來的意思,是來當說客的,也是對于自己私自串聯朝臣彈劾閹人們的不滿。
想明白這點,孫慎行笑了。
“虞臣,你糊涂啊!”
韓爌有些不解,疑惑的看向孫慎行。
“葉進卿若是能到早便到了,那能等到今日還不見蹤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