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交給魏忠賢的密信,其中內容幾乎和之前山東所上報的一樣。
同樣都是有人在囤積糧食。
只不過地點不同而已,一個在山東,一個在東南幾省。
朱由校見魏忠賢看完了,說道。
“這是朕派往福建等地區搜集購買番薯的王安上報給朕的,昨日剛到。”
朱由校又指了指魏忠賢手中的另一封密信,說道。
“這是南京留守太監杜升上報給朕的,也是這幾日剛到。”
朱由校坐在椅子上,靠向椅背,找了個比較舒服的姿勢,繼續說道。
“所報皆是有人在大量囤積糧食,看來所報確有其事。”
“山東和東南數省幾乎是同一時間,都在做著同一件事,囤積糧食。大伴,你有什么想法?”
魏忠賢消化了這些信息后,已經有了一些猜測,但是卻沒有任何證據,此時聽到陛下這樣問了,也只好將心中的猜測說出來。
“依老奴看來,恐怕是和陛下您開始接手京營,編練新軍有關吧?”
說完后,魏忠賢偷偷的打量了一眼朱由校。
只見朱由校正靠在椅子上,閉目假寐,仿佛睡著了一般。
但是對朱由校有一定了解的魏忠賢知道,陛下這可不是真的在睡覺,而是在想事情。
事實也確實如此,朱由校在思考這種種反常之中,究竟有什么聯系。
他也認同魏忠賢的看法,對方是沖著自己執掌京營這件事來的,但是他們囤積糧食又和自己執掌京營有什么關系呢?
這一切現在仿佛一團迷霧一般,看不清楚。
山東是孔子誕生的地方,之后孔子的后人便世世代代居住于此,形成了現在規模龐大的孔家,山東也慢慢變成了文人們眼中的文化圣地。
東南數省,可以說是海貿走私利益集團的大本營,當初嘉靖皇帝剛剛有了開海的打算,便立刻有了持續十數年的倭寇之亂。幾經博弈之下,在隆慶年間也只是開設福建月港一處海關。
現下,自己剛剛整頓京營,編練新軍,東南幾省便又有了要開始找麻煩的預兆。
想到這里,朱由校不由有些頭疼。
就知道想要插手京營,進而插手軍權沒有那么容易。
就算暫時壓制住了朝堂官員,但是地方上才是他們最大的后臺和底氣。
朝堂上的官員只是他們的利益代表而已,或者可以說,朝堂上的官員只是他們實力的冰山一角。
朝堂上的官員可以暫時壓制,可是地方上該如何壓制呢,難道派兵討伐?
派兵討伐?
想到這里,朱由校忽然坐直了身子,隱隱間仿佛抓到了什么關鍵的信息。
朱由校這一突然的舉動,嚇了旁邊一直靜立著的魏忠賢一跳。
還沒等魏忠賢反應過來,朱由校突然問道。
“商人們一般囤積糧食都有什么目的?”
魏忠賢沒進宮之前是一個混跡于妓院,賭場等地的市井無賴,進宮后現在又掌管了東廠,對于這個問題的答案,魏忠賢可以說最清楚不過了。
脫口而出,道。
“哄抬糧價,然后再適時拋出,從而獲得巨大的利益。”
朱由校又接著問道。
“何時才是哄抬糧價的最好時機?”
“百姓青黃不接之時,或是戰亂之時。”
魏忠賢說道這里,朱由校已經大概有了眉目。
現在雖是冬季,但是再過幾個月便是春季和夏季交接之時,正是百姓們新糧未熟,舊糧已經吃完的時候,那個時候便是這些黑心的商人們用早已囤積好的糧食發財之時。
還有最后一條,戰亂之時。
朱由校站起來匆匆走到一側懸掛的地圖旁,觀看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