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文言客氣的對那管家點點頭,笑道。
“有勞福叔了。”
說完后,汪文言又轉過身子對著身后的眾士子們,拱了拱手,說道。
“今日汪某與眾賢弟一見如故,甚是榮幸,然今日小生有要事在身,恕不能奉陪,來日再聚。對不住了,各位。”
說完便轉身,在劉府管家劉福的帶領下走了進去。
但是,誰都沒有注意到的是,在汪文言轉身的那一剎那,眼睛不著痕跡的看向了街邊不遠處茶館里的那幾個伙計。
看到那幾個伙計也正在向這邊張望的時候,汪文言嘴角掛起一絲意味深長的笑容,一閃而逝。
當大門再次關閉的時候,眾士子們才面面相窺,有些不真實的感覺。
大家紛紛在猜測,這汪文言究竟是何許人也?
竟然就這樣真的進去了?
就在眾人互相探聽的時候,沒人注意的茶館里,之前被汪文言余光掃到的幾個伙計,輕輕的點了點頭,然后其中兩個伙計回到后院,換好衣裝,匆匆走出了茶館,向乾清宮的方向奔去。
乾清宮中,朱由校聽完魏忠賢托人報來的消息后,終于笑了。
這幾天和百官們一直僵持著,說實話,朱由校心中也著實有些沒底,現在聽到汪文言來了,心終于放了下來。
“這家伙,就知道他會耐不住性子跑回來的。”
汪文言,在原史中雖然名不見經傳,卻是個真正的大牛。
在原史中,東林黨最終能夠將三黨掃出朝堂,成為執政黨,可以說汪文言在其中功不可沒。
被評為東林黨的智囊。
汪文言與東林黨交好,但是他卻是東林黨當中的一個異類,因為他的出身和所有東林黨人都不一樣。
東林黨人都是什么出身,全都是正兒八經的讀書人,可是汪文言呢,他只是一個小混混。
不僅沒有考上進士,也不是舉人,甚至連秀才都不是。就是這樣一個出身的汪文言卻能夠和東林黨打成一片,從這點就可以看出他的不凡之處。
汪文言不僅是個混混,而且還是一個特別能混的混混,會來事,能夠結交朋友,朋友有難,只要找到他,能幫的一定幫到底。
正因為朋友多,能辦的事也多,很多時候縣令辦不了的事情,還得委托到汪文言的頭上。
仗義疏財,及時雨,這樣的稱呼放在汪文言的身上反而更貼切。
水滸中的宋江是施耐庵老先生捧的,而汪文言和宋江之間其實就差一個文人捧而已。
論混的本領和在歷史上的影響,宋江要比汪文言這位老兄差的遠了。
什么?宋江最起碼是一個小吏?
不好意思,汪文言也是一個小吏。
汪文言原是一個獄吏,后來監守自盜,逃到了京城,原本想著,靠自己的社交能力,在京城怎么著也能有立足之地。
可是,在那些達官貴人們之間卻處處碰壁,無它,出身太低,沒人看得起他,之前在江湖上的那一套不好使了。
發現這一點后,汪文言敏銳的察覺到,還有一類人以他的身份是能夠比較輕松結交的,沒錯,就是宮里的太監。
而汪文言將自己的第一個目標便放在了太監王安的身上,要知道,當時萬歷皇帝還健在,而王安還只是一個不入流的小太監。
汪文言卻敏銳的判斷出,王安日后必將成為宮中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
而王安又與東林黨交好,通過這層關系,汪文言開始在東林黨之中混的風生水起。
后來原史中發生的‘移宮案’就有汪文言的影子在背后出謀劃策。
這一世‘移宮案’雖然沒有發生,但是朱由校卻察覺到,其實,在‘廷擊案’和‘紅丸案’中也有汪文言的身影。
當時朱由校剛剛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