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軍權,成為一地巨富。
其三,便是遼東后來發家的富戶們,他們雖然沒有趕上正統年間的朝廷募兵政策,從而插手軍方,但是卻和當地的各方勢力都有關聯,控制著一地經濟,比如佟家。
這些勢族們的出現,不斷侵占屯田,加速了明朝軍屯的破壞。在明初,朱元璋在遼東屯田養兵,發展至永樂年間,不僅能夠供養軍隊食用,而且還能略有富余。
可是到了如今的明末,別說富余了,軍隊的一應開銷幾乎全都要仰仗朝廷調撥,而這些士族們卻拿著侵占田地所產的糧食暗地里和建奴交易換取利益。
這些勢族侵占屯田還不算,最重要的是隱占家丁,官軍私有化。那些家丁親兵表面上看是朝廷的軍隊,但私底下卻是將領們的私兵,不僅將領們有私兵,這些大家族們的府上也有私兵。
多則百,少則也有數十。
至于除了家丁親軍以外的士兵們,則完全成了他們的奴隸,壓榨剝削,數不勝數。以至于在遼東地區,兵士們的逃亡和嘩變時有發生。
這也是明軍在遼東兵事日益廢弛的原因之一。
聽完了吳襄詳細的講解后,汪文言對于接下來自己該如何行事有了一個更清晰的方向。
對吳襄笑著說道。
“多謝吳賢弟解惑,事情已了,汪某便不再叨擾了。”
此時吳襄在汪文言口中已經改成了‘吳賢弟’,這自然是承了他情的表現,代表把他當自己人看待了。
吳襄那能不明白其中的道理,笑得嘴都咧開了。
但是看到對方就要這么離去,吳襄哪能甘心,張了張嘴,想要喊住對方,卻見汪文言忽然又轉過身來對他說道。
“最后再送吳賢弟一句忠告?!?
“遼東即將大亂,吳賢弟既有心武舉,何不早做打算,帶著家小先去京城安頓下來再說?”
已經選擇要投效過去,如今又知道遼東即將大亂,吳襄那還敢在遼東繼續待下去,沒過兩日,便帶著家下開始了向關內遷移。
事情果如汪文言所說那般,就在吳襄帶著家下開始趕路的時候,遼東已經有數家大族遭了難。
這下,吳襄再不懷疑,只恨少生了兩條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