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陽城和遼陽城之間有一村莊,名為吳八村。
此村幾經戰火,已經變得凋零,村里只剩下了一些婦孺老幼,壯勞力大多被抓去當了兵,要么則是帶著一家老小,做了逃戶。
在遼東地區的普通百姓,祖上大多都是當年隨明太祖一起打江山的普通將士。
洪武二十年時,雄才偉略的明太祖收回遼東地區,決定在遼東實施軍屯之策,于是,那一批將士們便帶著家小來到了這里,開始生根發芽。
和平時候為農,戰時則為兵。
隨著二百多年過去,在遼東的漢人已經發展至數百萬人,但仍舊保留著明初的軍戶政策,每家每戶都必須出一人去當兵。
隨著建奴在遼東興起,朝廷在遼東用兵,這種情況更加普遍。
不僅壯勞力被抓去當了兵,就連其家小也成了附近豪門勢族們的農奴,每日需要做的只是不停的勞作,然后只能得到極少一部分口糧,只夠勉強度日。
至于祖上開荒所流傳下來的田地,早已被占去。
可是最近村里的人們驚奇的發現,之前欺壓他們的士紳地主竟然紛紛開始向關內遷去。
不明狀況的普通百姓看到這一幕,跟著恐慌起來,一種可怕的猜測在普通百姓之間流出開來。
難道是因為去年朝廷戰敗,知道遼東保不住了,所以要主動放棄遼東?
所以,那些富戶們才競相遷往關內?
那我們怎么辦?
這種恐慌的情緒在整個遼東地區的普通百姓之間蔓延。
幸好朱由校早有安排,派錦衣衛配合周圍各個城堡的將官給這些百姓們耐心講解。
不是要放棄遼東,而是要將之前士紳們所侵占他們的田地全部歸還回去。
這是真的?
得到這一消息之后,百姓們剛開始是懷疑的,等再三確認之后,緊接著便是狂喜,終于有了自己的田地種,不再需要看那些地主老財的臉色行事。
這一日,吳八村整個村子都洋溢在一種歡快喜慶的日子里。
卻有這么兩個神情悲傷的母子出現在了這里,與整個村子的里氣氛顯得格格不入。
這對母子風塵仆仆,顯然是趕了很遠的路才來到的這里,衣服破舊,到處都是破洞。
但若是仔細看的話,那是普通的破洞啊,分明是被人用鞭子打在身上抽破的。
正在這對母子要拐進一間茅屋的時候,路口一個曬太陽的老漢看到了她們,愣了愣,老漢有些不敢置信的試探著問道。
“是吳家三娘不是?”
聽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那婦女愕然回頭,才發現在向陽處正有一個老人盯著她們看,看清那老漢后,婦女笑了,說道。
“我就是吳三娘啊?!闭f著,用手整理了一下凌亂的頭發,使的更能露出一絲本來面目,“大伯,您又在這曬太陽呢?”
那老漢聽到真的是吳三娘,眼睛都瞪大了,急忙說道。
“聽村里人說你去沈陽城里找你男人,結果沈陽城被韃子給圍了,你們也被抓起來給殺害了。”
說著,老漢掙扎著站起身來,顫顫巍巍的來到吳三娘面前,又看了看旁邊的小男孩。
“這是寶兒吧。”說著,用滿是老繭的手輕輕撫摸著小男孩冰冷的小臉,“你看看把孩子凍的,唉!回來就好,能活著回來就好啊?!?
老人抬頭又在四周看了一遍,除了他們母子二人再無其他人,眼中閃過一絲哀傷,小心地問道。
“孩子他爹還是沒找到嗎?”
一瞬間,吳三娘的臉色苦了下來,沉默片刻,搖了搖頭,說道。
“沒有,孩兒他爹沒有在沈陽城當兵?!?
然后神色再次堅毅起來,說道。
“我打算再去其他地方找找,這生要見人死要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