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卻是不同的,也是讓朱由校感興趣的地方。
那就是防著遼東建奴。
鹽政改革了,鹽場完全由租到的商人們自行生產,然后再由其他商人去到規定的地方去售賣,幾乎不假朝廷之手,如此以來,朝廷雖省去了很多的成本,也得到了應有的利益,但是,朝廷對于鹽的管控卻減弱了。
遼東軍民依舊是大明的臣民,總不能不吃鹽吧,要吃鹽,便要到哪里去售賣,如此一來,便給了建奴的可乘之機。
建奴不差錢,他們缺的只是糧而已,但是商人想要賺到錢啊。各種條件已經具備,建奴完全可以高出正常價格數倍甚至十倍的價格來購買。
一個鹽場所產的鹽總是有一個定數的,將一部分鹽賣給了建奴,所供賣給百姓們的鹽則會減少,供需關系產生變化,百姓購鹽所需要的價格自然會變高,這無疑是與朝廷改革鹽政的初衷是向背的。
本就在遼東苦苦掙扎的百姓們,鹽業新政一來,更加雪上加霜,遼東的百姓們人心浮動,萬一因此受建奴蠱惑倒向建奴,則更是最壞的結果。
朱由校盯著奏疏久久沒有再往下看,心中百轉千回,思慮著應對之策。
之前鹽商想要私自販賣給建奴,賺取暴利還需要偷偷摸摸的,改革之后倒好,完全不用了,有著朝廷的憑證可以直接在遼東販賣。
朝廷想要出臺政策禁止?別鬧了,商人重利,這是本性,禁止得過來嗎?
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其他地區販賣鹽的商人也會通過各種渠道偷偷向遼東的建奴售賣,以追求最大利益,所有商人爭相效仿,到了那個時候,影響的就不止是遼東一地的百姓了。
市場經濟運行規律被擾亂,將會波及整個大明境內。
牽一發而動全身,治大國如小烹,古人誠不欺我?。?
朱由校心中暗嘆,這一項新政還沒有完全實施下去呢,光想到的便是如此多的問題,將來還會有多少個漏洞需要修修補補呢?
朱由校心中有些煩悶,在前世的時候,看那些穿越小說,隨便一個政策實施下去,便是一切問題迎刃而解,你好我好大家好,怎么到了自己這里就這么多事情呢?
耐著性子繼續翻看下去。
既然丁啟浚提出了問題,那么就一定會有相應的應對之策吧,這才是真正展現他才能的時候。
結果令朱由校失望了,或是稱不上失望,只是沒有預期的那么驚艷而已,應對之法平平常常,也可以說是下策。
丁啟浚提到的解決之道是,規定一個最高的成交價格,高出這一標準則嚴厲懲罰。
看到這里,朱由校心里暗暗地搖了搖頭,這完全是不懂經濟之道啊。其他的先不說,朝廷投入的成本將會有多少,難道讓錦衣衛和東廠全國范圍內,全天二十四小時盯著嗎?在這個交通和通訊不發達的明朝,想要做到時時掌控,何其難。
最重要的是,朝廷強勢參與,往往帶來的不會是所想要的結果,而是事與愿違。
其原因便是這么做的后果破壞了市場經濟,甚至將這個體系給搞癱瘓了。市場經濟體系想要破壞容易,再次建立起來可就難了。
在前世的時候,朱由??墒墙洑v過經濟危機的,很多國家,一場經濟危機過后,市場經濟癱瘓,常常數年,甚至十數年時間,經濟停滯不前,得不到發展。
很多時候,做還不如不做,越做越錯。
懷著郁悶的心情,朱由校又翻開了王在晉所上的奏疏。
只是剛剛讀了幾個字,其中的內容便已經深深的吸引了他的注意力,越往下看越讓朱由校覺得,自己找到了知音,其中很多觀點和竟然和自己不謀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