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縣長蘆鹽場靠近渤海,有漫長寬廣平坦的泥質海灘,一年之中雨季短,氣溫高,風力大,日照時間長,是海鹽生產的絕佳地方。
長蘆鹽場歷史悠久,南北朝北周在此設縣,名長蘆縣,北宋熙寧四年廢長蘆縣改長蘆鎮。而到了明洪武二年,大明在此設河間長蘆都轉運鹽課使司。主要管理北直隸鹽的運銷和鹽稅等。
因運司駐地在長蘆鎮而冠以“長蘆”二字,自此以后,都沿用“長蘆”稱謂。
不僅歷史悠久,從洪武年間一直至現在天啟元年,長蘆鹽場出產的鹽磚一直都是宮廷御貢。
此地的鹽課轉運使聽說今日陛下竟然親臨此地視察,這可把他嚇得不輕,不僅遠走二十里前去迎接,而且一直都小心謹慎,鞍前馬后伺候在朱由校身邊。
以備隨時聽候朱由校問話。
此次貿然出京,確實有些出乎很多人的預料,但是各部官員反應全都不慢,尤其是新成立的財課局。
由于朱由校此次是專門去視察鹽場的,這屬于財課局的管轄范圍內。早在圣駕還沒到達滄縣長蘆鹽場的時候,便已經快馬加鞭通知此地鹽課轉運使,讓其好生接待。
看了看一直緊跟自己身邊的這個轉運使,朱由校忽然問道。
“你是新調來的?”
剛才朱由校問了一些關于鹽業生產的問題,他確實沒有很好的答上來,所以才會有此一問。
那轉運使心下一驚,趕忙答道。
“陛下恕罪,微臣剛來此任職不足半旬。故……”
猶豫了一下,轉運使又補充道。
“微臣乃王局長親點來此任職,今后定當恪盡職守,細心辦事,不負陛下期望。”
在他看來,點明自己是王在晉的人,而王在晉又是朱由校的心腹,如此或許就能解除自己剛才的失職之罪。
待他說完后,不著痕跡的擦了擦額頭的汗,心中長出了一口氣。
對于這個轉運使心中所想,朱由校又豈能不知他打的什么算盤。只是他這次來不是要找誰麻煩的,而是要做給天下官員和鹽商們看得。心底也自然沒有找尋這個轉運使麻煩的念頭。
況且此人是王在晉任職財課局局長之職后新調來此地的,如果自己真的將其罷免或者處罰的話,也確實是在打擊王在晉在財課局之中的威信。
王在晉此時最需要的就是威望,然后才能按照自己的意思,一步步將整個大明的稅收系統給整合起來。
駐足看了看遠方,朱由校,轉頭對孫元化和那個轉運使說道。
“先去產鹽實地勘察一番吧,對于鹽生產有大致了解,朕才知研制出的‘風力引水車’其中妙用所在。”
孫元化眼中光彩一亮,和那轉運使一齊在前引路。
對于自己主持研制出的‘風力引水車’孫元化有著充足的信心。
不到一刻鐘時間,一眾人便來到了真正曬鹽的鹽田處。只見這里正有大批的灶戶鹽丁們在忙碌著,由于此地日照時間長,多風且干燥,所以鹽丁們全都是皮膚黝黑,嘴唇干裂。
為了不讓鹽大量沾到衣服上,這里的很多鹽丁們都光著上半身,漆黑瘦弱的身軀就這樣暴露在烈日之下,條條肋骨清晰可見。
當聽說當今圣上來到了此地后,所以鹽丁全都慌忙跪拜下來,由于不知朱由校究竟在那個方向出現,眾多鹽丁們只是雜亂的跪拜在哪里,不足的磕頭。
眼神充滿了恐慌,還有對于生活沒有希望的麻木。
這就是朱由校來到這里后看到景象,讓人忍不住鼻酸。
“這就是朕治下的百姓?”
聲音低不可聞,只是這一句話卻在朱由校的心里振聾發聵,久久不曾散去。
呆立了好一會,朱由校才回過神來,趕忙讓這些鹽丁平身,然后對身旁的轉運使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