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此在下也有所耳聞,吏員轉官之策實屬......”
“你不用說了,老夫早已知曉。”袁崇煥還沒有說完,老夫子便出聲打斷道。
“不過是再次成為了爾等在朝堂之中安插自己人的手段罷了。”
老夫子雖久在鄉下,可是很多事情其實并不需要知道全部,有些事情,從一開始就注定了會是什么樣的結果。
吏員轉官之策目的雖好,但是其中存在著巨大的漏洞,那就是這些吏員需要由當地官員來引薦。
這和科舉沒有實行時候的察舉制有和何區別,這不僅不能夠解決實際問題,反而加速了官員結黨營私的步伐,而且是從上到下,最壞的結果,甚至能夠讓門閥世家在次顯世。
這條改革一出,不僅沒有起到預想中的作用,反而是在開歷史的倒車。
呂姓商人說道。
“陛下目的雖好,可是這能力嘛。”
話沒有說完,呂姓商人搖了搖頭。
“在這最基層的各部吏員是如何而來?那可都是子承父業,弟承兄業,一輩一輩繼承來的。還有其他什么途徑嗎?當然便是歷代官宦之家的其他遠方親戚,每個家族也只有那么寥寥數人可以高中進士,在朝文官。”
“那么其他兄弟堂兄則只能淪為平民。現今好了,這些人全都有了捷徑可走,那就是用盡全力去當吏員,等待轉為官員的那一天。”
“夫子應該有所耳聞,現今之吏員,在南方一些地方已經可以用來買賣,而且價格被越抬越高,各方肆意競爭之下,已經成為了一條發財致富之路。”
老夫子仍舊沒有說話,只是背著的雙手忍不住顫抖了一下。
雖然沒有親眼看到,但是老夫子可以想象到,當初這條政策之所以可以這么順暢的在朝堂通過并實行下來,就是因為百官已經看到了這里存在的機遇吧。
呂姓商人沒有再繼續刺激老夫子,而是直接下結論。
“這樣的陛下,難道不是老夫我口中,心有余而力不足之人?”
“那么,老夫真的想知道,這火該如何燒起來。”
直到這時,老夫子才轉過身來,看向二人,無比堅定的說道。
“如果這就是爾等認識的陛下,相信到時會讓爾等會大吃一驚的。”
“哈哈哈。”
呂姓商人和袁崇煥笑了
“拭目以待吧。”
京城乾清宮中。
“朕要御駕親征。”
思考了良久之后,朱由校終于說出了這句話。
下首被詔來的徐光啟和汪文言兩人,聽到后顧不得禮儀,竟然豁然抬頭,與朱由校對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