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個時代已經有了解決兵器堅而不韌問題的辦法,那就是百煉鋼。
但是百煉鋼是用炒鋼經過千錘百煉制得,生產極難、耗力過甚、造價太高,只能制造奢侈品類的寶劍寶刀,要想大規模裝備軍隊是不可能的。
王雄當然知道百煉鋼,考工也能少量生產這種材料。他提出這個問題,自然是想找到一種能大規模生產的辦法。
在目前的條件下,唯一的辦法就是用灌鋼法結合熱處理工藝。灌鋼法能大規模生產出優質鋼,得當的熱處理能一定程度上代替反復鍛打。
灌鋼法操作十分簡單,很容易掌握。只需要把生鐵和熟鐵按一定比例配制好,加熱熔煉后,熟鐵因為碳的滲入而成為鋼,生鐵因為脫碳也變成了鋼。
關鍵就是調配的比例。田瑭無法測定現在考工生產出的生鐵和熟鐵的含碳量,也就無法確定熔煉的比例,所以只能慢慢試。
好在牛三的豎爐可以完全歸田瑭支配,改進了鼓風機的豎爐冶煉效率很高,一天就能試驗好幾次。
花了整整一天時間,田瑭才幫司馬器搞清楚了什么是生鐵、什么是熟鐵、什么是鋼,以及為什么要這么分類和如何分類。
弄懂了基本概念,灌鋼法的原理就不難理解了。田瑭大咧咧的讓他自己去試,說這樣他才能徹底掌握灌鋼法。
司馬器見田瑭果真是知無不言,而且又愿意讓他自己試驗,自然是充滿感激的大包大攬。
其實田瑭是不愿整天蹲在豎爐邊等試驗結果。制造出鋼并不困難,估計司馬器有個三四天就能找到合適的灌鋼比例,并大規模制鋼了。
熱處理也沒什么好擔心的,沒有現成的淬火介質,那就自己配,無非鹽水的濃度問題,也可以試出來。
他感興趣的是這個時代的各種加工工藝。
以考察調研是為了更好的解決問題為名,田瑭搞來了司馬器的左丞令牌,拿著令牌可以在整個考工暢通無阻。當然,除了外出。
太史慈也樂意到處轉轉,不過,他更關心的是尋找考工的守衛漏洞。
于是,正牌的左丞大人整天灰頭土臉的蹲在豎爐旁,冒牌的左丞大人整天帶著太史慈在考工各處晃蕩的怪事就出現了。
田瑭還找到了那幾個把他拖到雪地上降溫的軍士,仗著司馬器的權威,狠狠在他們屁股上踹了又踹。
司馬器當然不會反對這種大快人心的事情,相反,他認為這是田瑭率真性情的表現。
田瑭發現考工不只生產軍械,還有一些工匠在趕制禮器和燈籠,他知道這是為即將到來的大事準備的,他并不關心這個,公孫度不過領了個平州牧,又不是要稱帝。
就算他要稱帝,也和自己沒關系。
他還發現了司馬器一流的組織管理能力。這位左丞大人一邊維持著考工的正常生產,趕制各種兵器軍械;一邊又組織匠人有條不紊的制造鼓風機零件,改造豎爐;一邊還要關心慶典用品的生產進度;同時還一刻不放松的在試驗著灌鋼法的配比比例。
真是個勞模式的技術、管理復合型人才!
僅僅三天,司馬器就搞定了生鐵、熟鐵的配比比例,雖然還有改進空間,但已足夠應付兵器生產。
他還順帶搞定了生鐵的生產標準和熟鐵的生產標準,能做到生鐵、熟鐵的含碳量基本穩定。
原料的質量穩定,灌鋼的調配比例固定,煉出鋼的質量便算得上可靠了。
這已經是巨大的成就,遼東的考工室在這個時代第一個實現了合格鋼材的量產化。即使規模還不如后世小鄉鎮的普通煉鋼廠。
緊接著,司馬器就追著滿考工轉的田瑭學習熱處理,又花一天時間,總算搞清楚了淬火和回火的工藝,雖然還不能領會原理,但已經可以開始著手試驗了。
可惜鹽巴實在太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