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那群固執(zhí)己見又覺得自己牛氣哄哄的頑固派,駱永勝才懶得正眼瞧他們。
有本事就學駱永勝造反,自己推翻大楚當新王,到時候想定什么規(guī)矩就定什么規(guī)矩。
官員們很燥,民間的百姓一樣燥。
而這個時候,一件事的出現(xiàn)讓駱永勝始料未及,那就是國債的發(fā)行收效竟然極其低迷。
“買者不多?”
駱永勝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整個人都懵了。
“可是百姓嫌一成的利不多?”
“這還真不是。”
分管銀行工作的江西布政使褚季將原委道了出來,直把駱永勝聽的傻眼。
事情還得說回國債發(fā)行那天。
“啥子是國債?”
有百姓站在銀行門口來回踱步,見到熟人便走上去問出心中的顧慮。
“銀行里面的人說要存十年呢,每年給一成的息,準嗎。”
“那又啥不準的,人家不都說了嗎,這叫國債,買了之后,就相當于是朝廷欠咱們的錢,十年后連本帶利翻一番的還咱們。”
“朝廷欠咱們的錢,能還嗎?”
“你一看就不是咱們南昌本地人吧。”
身旁有人開了口,寬慰道:“有楚王在,別說借十年,就是借二十年俺們都信的過。”
這句話得到了周圍很多人的附和。
“對,我們相信楚王。”
“沒有楚王,俺現(xiàn)在還受周扒皮那個狗東西的剝削呢。”
“自打有了楚王,低田賦沒丁徭,這日子過得越來越有盼頭,咱們做人得講良心,現(xiàn)在朝廷沒錢了,慢說十年,就是二十年三十年,我們也認買。”
什么是國債,國債就是信用貸。
而國家的信用就是政府獨有的公信力,很榮幸,駱楚在江西地界百姓心中的公信力還是靠得住、信得過的。
“你們可知道為什么銀行要發(fā)國債。”
有門路,家中有人在衙門里做差的串著閑話:“朝廷確實是沒錢,但是贛江得修,不然萬一長江發(fā)了水,贛江連著受災、贛南幾個府就得遭殃,本來聽說有人主張恢復徭役,但是在楚王那給拒了,不愿意平白勞傷百姓之軀。
可衙門手里面又沒錢,用不起工,沒辦法才發(fā)國債,目的就是募工給工錢。”
“啊?”
大家伙這才恍然,轉頭來都念叨道:“那不是說,咱們的錢在衙門里轉一圈又回到咱們老百姓手里,然后朝廷不僅背了債,還得付一番的息錢。”
“可不說嗎。”
“楚王仁義啊。”
“人心都是肉長的,楚王仁義,咱們難道就不懂知恩了嗎。”
這個時候,一個中年男人站了出來,他手里拎著好幾吊大錢,看出來是打算在銀行買國債的,聽了這其中原委,反而停下了往銀行走的腳步。
“等夏收忙活完,俺就帶著家伙事去衙門招工的地方報道,俺家小子也大了,地里的活跟他娘兩人就能忙活過來,俺去做工,不要朝廷的工錢。”
“對,朝廷修大堤,為的也是保護咱們的莊稼田地,咱們是為自己干活,不問朝廷要錢。”
有不少人嚷嚷起來,竟都不忍心再去買國債。
每買一份國債,朝廷的財政壓力就會大上一分,他們竟然通過拒絕購買國債這種方式,來表達他們對朝廷、對駱永勝的感激之情。
不買國債、要做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