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尋常百姓家也要排字論輩,這是人倫古禮,大王還是莫要輕慢。”
有人可能會覺得不對了,趙家的皇帝不是都沒排字嗎?
你看,趙匡胤、趙光義、趙恒、趙禎、趙佶啥的哪來的規律字序。
原因很簡單,因為趙家皇帝矯情。
他們當了皇帝后就會改名字。
比如說趙二趙光義,他寫在宋史中的名字叫趙炅。
本名叫趙匡義,后來趙匡胤當了皇帝,為了避諱,趙匡義改名為趙光義,而等當了皇帝后,趙光義又把自己的名字改成趙炅。
不僅給自己改,趙二還喜歡給自己的孩子改。
但不管怎么改,只要當了皇帝就會重新再起一個名字。
目的就是為了避諱。
大家都知道中國有一個叫做‘文正’的謚號,是文臣的最頂級謚號。
這個謚號是在宋朝宋仁宗趙禎年間由司馬光創造的。
所以說宋仁宗之前,中國沒有一個文臣謚過文正,文臣的最高級謚號叫文貞,第一個獲得這個謚號的文臣叫魏徵。
是因為要避宋仁宗趙禎的名諱才改的文正。
司馬光評價文正這個謚號‘謚之極美,無以復加。’自此之后,文正替代文貞成為文臣首謚,創造他的司馬光也在死后如愿以償得到了文正這個謚號。
名諱的禮法和講究是這個時代比較看重的一件事,這種俗禮駱永勝不太在乎,但魏稟坤既然開口勸了,他也懶得跟魏稟坤為這點小事矯情,索性便給陳靜姝的兒子起了一個差不多的名字,叫玉晧。
家里的事一處理完,駱永勝便坐不住召集了包括周柏在內的一眾武臣,開府辦事說的第一句話便是。
“孤要開武科。”
一群人前幾日還都忙著連場喝慶功酒,這會子功夫個頂個酒氣熏天,聞言不由一怔。
“武科?”
“對,武科,純粹的武科。”
駱永勝興致勃勃,他拿著一道奏本,這是他這幾日在家里寫下的詳細計劃草案。
“孤不僅要開武科,還要辦武校、辦軍校、辦指揮學院,孤要讓習武從軍有條有序,像讀書那樣,從小就學、就練,學好了、練精了,一樣可以一朝成名天下知。”
眾將對視,無不振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