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正統六年正月初二,駱永勝、陳云海、林遠軍在杭州釣魚臺,正式簽署《楚閩粵三國和談備忘錄》。
這是一紙注定要記載入歷史中的合約。
這也是注定會被歷史銘記的一天。
在這份合約中,閩、粵兩地為和平計、為天下百姓計,正是宣布自行廢除獨立政權,歸屬大楚中央管轄,交出閩地五萬、粵地八萬兵權,改由駱楚大元帥府轄制。
“我們應當看到,在爭取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閩王林遠軍、粵王陳云海主動放棄私心,響應楚王天下為公的號召,反對割據政權分裂國家的行為,其功在千秋、利在萬世。”
第二日的大楚日報就開始加班加點的工作起來,各省的報局用了最快的時間將這則消息傳遍天下,間接促進了割據四川的劉世通偽蜀政權的投降。
而駱永勝也很快兌現了自己的諾言。
林遠軍、陳云海兩人的王爵得以保留,并且和趙守節一樣,拿到了大楚的長俸。
年俸一萬貫、糧兩萬石。
這個俸祿當然是高的有些離譜,三個人加在一起,幾乎等同于國家每年歲入兩千分之一的標準,但是賬不能這么算。
林家和陳家是閩粵兩地的豪族大戶,說家田萬畝簡直都是貶低。
僅陳家在廣東,便控制著銀場、鐵場、煤場、鹽田等重要戰略物資幾十處,屬于陳家家族上千人的名下田產逾一萬兩千頃,也就是足足一百二十萬畝。
這些生產產出每年有沒大?
當年的趙宋在廣東,除了市舶司的稅之外,可是別想從廣州陳家手里征到一個銅板、一粒糧食的稅賦。
而現在,隨著林陳兩人的同意,閩粵兩地將會貫徹大楚律法和制統,意味著幾百年一直游離在中央統治之外的閩粵兩地將會完全回歸中央統治。
“解決了廣東,棘手的便只剩下一個廣西了。”
前文有提及,廣西的問題比廣東更加復雜,而且廣西嚴重分裂,內部民族成分也很駁雜。
和廣東差不多大的廣西,竟然有大大小小三十余股勢力,這簡直就是駭人聽聞。
這些勢力中除了漢人,還有地方林林總總七八個民族勢力,以及阿拉伯人勢力。
“用和平解決的方式固然可行,但孤要書同文、車同軌,和平之事就斷無可提之理。”
在面對廣西問題時,駱永勝一反常態,選擇動用強硬的軍事手段處理,并且毫不猶豫下達了軍令。
由駱永捷為主將,駱成武為先鋒,配上陳云海之子陳志雄所率的五萬清海軍,合并十萬大軍浩浩蕩蕩開進廣西。
“書同文、車同軌,實現國家統一、文明統一是絕對無有商榷余地的紅線,對于任何拒絕的勢力和地方叛亂民眾,一概不留!”
中國之所以是中國,應該感謝兩個人。
周公和始皇。
沒有周公定禮,就不會有后續百家在其《周禮》基礎上大發光彩的各類學說,也就不會有璀璨的文明。
而沒有始皇帝,中國就是分裂的中國,就是一個沒有中央的多邦東亞大陸。
我們看到了這兩位的偉跡,也要應看到偉大背后的血淚。
周武王姬發那個時候有些遠,文明兩個字顯然和西周沾不上什么聯系。
血色的殺戮才是屬于商周時期特有的野蠻之美。
‘非我族類、一體殺絕!’
放現代來看,這不妥妥的種族屠殺政策,妥妥的狹隘民族主義,是要被唾棄和咒罵的。
姬發確實為很多民族帶去了毀滅,同樣,也為古漢族(華夏民族)爭取到了更廣闊的生存空間,比如他三次大規模的遷民。
即將陜西南部、河南的原住民遷往現在的河北、山東、山西等犬戎夷狄盤踞之處。
焚毀湖北、湖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