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清瞪了一眼吳文,事到如今也沒什么好說的了,只能帶著幾人去了。
“好啦好啦,清哥看你什么表情啊,一臉不開心的樣子,放心我保證不和老三打擾你和嫂子的好事,放心吧,放心吧啊,瞅你什么表情,讓我情何以堪。”
楊清掐著吳文的耳朵,笑罵道“哎哎哎,你這個小子,我誰又沒打你了,好了,不跟你們多說了,看一眼時間,馬上就要到點兒了,回去考語文了。”
兩人看了一眼時間,隨后點了點頭,回到了班級,開始答卷。
最后一個作文題的時候,幾人陷入了沉思之中,尤其是老三對于作文是林夢專門出的。
“可惡,清哥,怎么辦呀,我也不會呀。”
老三撓了撓頭,一臉難看道。
吳文笑了笑,“這就不能怪我們了,誰叫你不好好學習了。”
“告訴你一個,你就把四大美女寫上就好了。”
古人。
雖然是寫古人,但是每個人都不一樣,你得把它具體的情況全部寫出來,這才可以,就像老三一樣,他現在根本不怎么了解這些東西,所以今天肯定是要出丑的。
而吳文也是眉頭微微一皺,他不知道該寫誰怎么好,可是呢不寫吧,老師肯定會罵他的,尤其是林夢,看到自己的作文必然會暴跳如雷。
此時,楊清和璐瑤兩人已經寫了起來。
楊清寫的是蘇軾門徒的女兒,李清照。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這首《一剪梅》是宋代女子李清照寫給丈夫趙明成的相思之詞,千百年來不知道感動了多少有情人,但你可知道這一對神仙眷侶一度冷眼相看。
而清照再嫁之后又休夫,這背后又經歷了哪些沉浮變化。
李清照生于書香門第,父親李格非是蘇軾的學生,自幼耳濡目染,才華出眾,十七歲的時候表演一首是《如夢令》名滿京城。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1101年,李清照和趙明誠成婚,婚后兩人勤奮和鳴。,都很喜歡書畫金石,手里有錢,他們就跑到相國寺市場,穿過煙火云霧,人聲鼎沸,挑選喜愛的驚世文玩,又尋親訪友借來珍貴的古本書籍。
一人口述,一人同寫,徹夜超越,但是好景不長,當時新舊黨章,趙李兩家先后牽連被貶,李清照被迫與趙明誠分別。
濃濃相思,化作詩情,這才有了那首《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把相思寫得如此輕巧脫俗,試問誰能不動心。
1107年兩個人終于團聚一起隱居青州,李清照自命其勢歸來堂,號易安居士,回過來看啊在青州的這些年可以說是他們最幸福最安逸的一段時光,消去京城浮華。
平日里兩個人讀書或者是收藏金石夜間矯正撰寫《金石路》,他們還制定了一種比賽,每一次飯后煮茶,一人出題,一人答。
答對者呢,先喝,但往往贏的那位高興過頭到潑了自己一身茶。
幾百年后一位叫做納蘭容若的詞人,借此寫到,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知道是尋常。
1127年歷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變,千百萬百姓流離失所,被迫遷移,李清照就在其中,她從青州出發,壓了15車書書。
前往趙明誠當時所在的江寧,另一方面因為常年分居,且趙某以無后為由,怪罪李清照私自給趙明誠納妾,此時兩個人的心境排不入當年。
1129年,趙明誠身為江寧知府,卻棄城而逃面,對國破家亡,李清照對丈夫此舉更是失望至極,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