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牧做飯行嗎?行,但是在這里,他不行
做一盤菜和做大鍋菜完全就是兩件事,拿鍋鏟和那鏟子完全也是兩回事,他根本沒有掌勺的機會,掌勺還是學校的廚師來,他只負責打打下手。
幫忙切切帶過來的肉絲,切切土豆絲啥的,不過他的刀工,倒是讓廚師還有來圍觀的校長驚了一下。
周校長連連夸贊“哎呀,沒想到你切菜還挺有一手的,比我剛來這的時候強多了,我那時候土豆都削不好。”
話是這么說,但是這位周校長削土豆的速度極快,唰唰唰三下五除二的就削好一個,連說話的時候動作都不停,很快幾十個土豆就都被脫去了外衣。
李一牧切絲的速度是遠遠比不上的,不過他倒不氣餒,人家是用十一年的青春,熟能生巧練出來的!
想到這里就敬佩,放棄了城市的美好生活,來到這里教書育人,拿著很少的工資卻干了很多的活,給了很多孩子希望,這就是偉大的支教老師!
邢易說過,山區(qū)最缺的不是物資,現在國家交通網這么發(fā)達,只要有路,物資就能過去,能改起水泥房,能換上新課桌,能在教室裝空調,能在操場裝上運動器材。
即便沒有路,也會有很多物資捐贈,被人開著拖拉機拉進來,甚至人肉背進來。
最缺的,永遠是支教老師,很多人待一兩個月就會離開,也許是因為受不了這里的苦,但其實有更多是頂不住來自外界、父母的壓力。
就拿周校長來說吧,他同屆的同學在城市里,收入是他的好幾倍甚至十倍,且工作穩(wěn)定,很多已經組成了家庭,有了孩子。
而他卻在小山村,拿著微薄的工資,全身心投入在孩子們身上,根本沒空談戀愛,父母前幾年幾乎天天催他讓他趕緊回城市找工作,但他卻割舍不下,一直留了下來。
他的故事通過《挑戰(zhàn)無極限》被更多人知道了,父母通過節(jié)目理解了孩子,也不再催促,但還有更多的支教教師的故事不為人知,他們默默付出著,獨自頂著壓力!
食堂,孩子們正在低頭吃飯,但是吃完要去刷盤子的時候,卻被支教老師攔下,讓坐在自己座位上等著,他們雖然有點疑惑,但還是挺老師的話,坐回了自己的作為。
“這孩子們都這么聽話啊,我看老師說啥就是啥。”李一牧說道。
他可記得自己那年暑假的短期工里,那些孩子根本不怕他,一點不聽他的。
還是他一手鋼琴秀下來之后,學生們略微崇拜后,才開始跟他“玩”了,當然也只限于玩,教學的時候該不聽課還是不聽,給李一牧頭疼壞了。
“那倒不是,剛來的時候,好些個孩子受家里人的影響,覺的讀書沒有用,天天混日子,待在教室的唯一原因就是因為那里有空調,涼快。”周校長跟李一牧介紹。
“那?”
“我用多媒體素材給他們看了看外面的世界,講了講我曾經的大學”
“你還不知道吧,周校長是帝都師范大學的畢業(yè)生!”邢易開口說道。
好家伙,肅然起敬啊,國內師范大學里最好的學校,現在很多地方用的課本都是帝都師大出版的教材,老爸老媽當年做夢都想上,結果都沒考上的大學
這時候所有的學生都吃完了飯,這時候周校長先走了進去,開始跟學生們說,今天學校來了兩位特殊的老師,有的同學見過,有的同學沒見過。
“那么大家掌聲歡迎他們!”
學生們配合的鼓掌,邢易帶著李一牧走了進去,明顯能感覺到中間有一小撮同學非常興奮,喊著“邢伯伯。”
而開始不認識邢易的學生,一聽到邢伯伯也知道這是誰了,